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手机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手机变农具 农民当主播 在衢州“土味”直播看见新乡村(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5
摘要:3月11日,常山正式成立乡村振兴讲堂村播学院,余小庆加入了首批本土+外引的村播讲师团,定期到各镇巡回讲课,指导乡土直播大赛。追随谢有才许久的老粉记得,去年刚开播时,他还仅会对着镜头直白的夸赞好吃,翻来覆

  3月11日,常山正式成立乡村振兴讲堂“村播学院”,余小庆加入了首批“本土+外引”的“村 播”讲师团,定期到各镇巡回讲课,指导“乡土直播大赛”。追随“谢有才”许久的老粉记得,去年刚开播时,他还仅会对着镜头直白的夸赞“好吃”,翻来覆去只 有尴尬的几句话。通过导师指导,摸着石头过河的“谢有才”学到了更多专业技巧,如今上播已能信手拈来。在一份衢州乡村振兴学院常山分院颁发的聘书上,“乡 土直播员”正式成为了他的新身份。

  讲述“最土”的故事

  农产品获得更高增值空间

  “我们是全村的希望。”柯城区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内挂着这样一句话,不过“村播”网红在直播中也遇到困惑。

  比如卖胡柚,本地人虽看得多但买的少,而外地人压根不知胡柚为何物,便有人愿意买来尝鲜。村 民发现自己从小吃到大的胡柚,在直播渠道其实很“小众”。村民卖的蜂蜜柚子茶原料本是胡柚,但淘宝店铺的介绍页几乎都用西柚图片替代。直播让他们意识到, 农特产品的传统产业模式,正面临着售卖渠道狭窄、方式单一和产业链条过长等问题。

手机变农具 农民当主播 在衢州“土味”直播看见新乡村

  常山县农民主播谢有才,在自己家里直播卖胡柚。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于山 摄

  “一直以来,大部分销售集中于省内,客源多为回头客。”常山县委组织部部长朱永平说,与周边县市农产品资源高度的同质化,让他们急需另辟蹊径,拓展新的销售群体。抓住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业态,这些区域性品牌的“老问题”,或许能迎来“新机遇”。

  “谢有才”开始尝试直播的新玩法。通过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特产主播连麦,大批外地顾客进入他 的直播间,有远在哈尔滨的顾客下了千斤的大订单;柯城90后多肉植物种植户徐晓华,因在直播中反串《甄嬛传》里的华妃吸粉无数,他的多肉植物畅销于长三 角,许多熟客是先知道“多肉娘娘”才认识了衢州和他所在的万田乡。

  3月末,衢州市6个县的30名乡土直播员汇聚于青石镇,举办了一场“春暖花开,云游常山”直 播大赛。每位主播认领一个铺面,向粉丝们展示常山特色美食美景、土特产等。当天,选手们使尽浑身解数,乡土段子、方言脱口秀、花样试吃轮番上阵,不仅吸引 了上千名游客围观,还创造了18万人线上观看的纪录。赛后,曾经人流稀少的仿古街一跃成为“网红街”,省内外的5个运营团队先后找到饶群,希望与镇里合作 联手开发当地特色产业。

  乡土直播员的尝试,改变了当地较为单一的产业模式,也缩短了农民到消费者的距离。原先村民的 胡柚多依靠贩销商进村收购,再经过层层中间商卖往批发市场或超市,不好的年份这样的“统货”收购价只有6毛钱一斤。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常山这样无法运用统 一种植理念、营销理念的胡柚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80%。农民增收的利润消耗于产业链中,产业抗风险能力下降,在疫情打击下,这样的单一模式弊端 尽显。

  通过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农特产有了更高的增值空间。“谢有才”曾将 直播场景放在自家的一棵胡柚“祖宗树”下,对优质大果充分展示再辅以传奇故事,树上的果子竟卖到了8元一斤,10天时间一棵树下十几袋胡柚被直播间抢购一 空。球川镇东坑村的“鸡头大叔”廖瑞辉此前从未接触过直播,在村播导师的指导下,他将镜头对准散养在山林间的土鸡,一千多名粉丝跟着他寻鸡、追鸡、等待下 蛋。一只鸡由100元升至168元,增长了40%。

  “最土的东西,其实最适合用直播去呈现。”余小庆说,从前网络电商下沉到镇、村但并未真正触及个人,现在农民打开手机就能把鲜活的乡土生活展现给消费者,传统的产业模式将更加多元化。“未来的市场一定会走到这一天,我们希望用直播帮助农民群体早一点到达。”

  延伸直播生态链

  新乡村孵化新产业新品牌

  “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在柯城万田乡“村播基地”中,这条标语随处可见。在常山,“乡土直播员”的队伍也已拓展至70余人,粉丝量超400万人,平均每天帮助农民销售胡柚30余万斤,这股强劲的直播风正在改变着乡村。

  作为村里少有的年轻人,徐晓华刚开始做直播时,不少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不务正业”“花 拳绣腿”是他最常听到的评价。而如今每晚上播时,村里都有人来围观,他们好奇地请教,甚至加入他的团队成为打包发货的一员;“谢有才”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他将自己的手机号挂在了直播间,前几日邻村一名叫“燕子”的网友联系他想拜师学艺,他一口答应并主动上门指导。

手机变农具 农民当主播 在衢州“土味”直播看见新乡村

  4月23日,柯城区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里,2020年村播学院第一批培训班开班。拍友 姜洪梅摄

  农民直播火了,但一人撑起一个直播间,单打独斗的“谢有才”也遇到过麻烦。他的胡柚是统一包装,有些想买来送人的粉丝,就因为包装不够精致高档转而选择别家。还有不少买家相对于价格更注重品质,对胡柚等级的挑选划分,他常常力不从心,果子便“卖不上价”。

  “农民直播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规范化、品牌化,是必须要迈过的坎儿。”饶群说,为此青石镇正着手与专业的直播孵化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淘宝品牌,再招募乡土直播员统一运营,以政府力量打通物流和品控关。

  柯城有更大的野心。去年柯城与一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一场百人培训,用一周时间为农民和村级企业家普及了“流量”“选品”等直播知识。在新落成的万田乡“村播基地”里,不仅有上课的礼堂、桌椅,还有6间顶配的主播间用于现场教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