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的追捧下,“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培训机构迅速扩张。据“国学少儿教育第一股”童学文化2017年报,保守估计我国儿童国学教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 长期研究青少儿教育的学者杨润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国学培训机构的兴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是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但绝大多数都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化色彩非常浓厚。 严查“国学班”等替代义务教育的 非法办学行为 事实上,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就提到要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 图片来源:截自教育部网站 而在当年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则明确表示,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在家里或者送到私塾、国学班等机构去学习,是和义务教育法相抵触的。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具有强制性。 图片来源:截自某国学班网站招生信息页 “这些机构很难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很难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吕玉刚说,家长想让孩子多学一点国学和送到学校上学并不矛盾。“我们新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编教材到2019年要全覆盖,在新的教材当中进一步充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如果觉得还不够,业余时间到一些机构去学习一下,应该只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正规的学校教育。” 而在3月26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则明确提出,要严查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图片来源:截自教育部网站 与2017年的通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通知明显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大大加强,不仅将相关规定提升到第一条;在措辞上,也从“高度关注”变成了“严厉查处”;同时对于父母等法定监护人的行为也明确提出“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