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安教育不断前行 努力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把发展教育作为最大民生。”近年来,我市聚焦人民群众教育新期待,把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5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开工、近800个“名校+”教育联合体精准帮扶……一个个教育大动作彰显着西安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态度,西安市正在着力解决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三年行动计划 让每个孩子享受 公平优质教育 “这么多新建学校集体开工,让家长们看到了西安对基础教育发展真抓、真干的决心和态度,对未来孩子上学的担忧也少了很多。”家住芙蓉西路的一名家长说。10月下旬,我市各区县、开发区组织5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开工。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给不少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今年10月10日,《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我市将立足实际,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教育强市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推进解决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根据《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未来三年我市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市级设立3年不少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将根据学校建设任务完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给予区县、开发区差异化奖补。 为保障学校建设进度,简化审批流程,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建立了“学校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加快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好曲江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雁塔区、未央区等区域的学位供给矛盾。我市计划2020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其中幼儿园66所、小学71所、初中25所、高中8所,新增学位16.44万个。 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内生动力,由学校自主选拔任用和管理中层干部,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设立2亿至4亿元学校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奖励200所办学水平提升成效明显的学校。到2021年,实现公办幼儿园提升改善项目全覆盖,新创建等级幼儿园100所,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此外,我市将着力提升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到2021年,将培训教师6万人次,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卓越教师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师100名,形成校园长队伍成长型、专家型、领航型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名校+”工程惠及学生92万人 “名师公益优课”常态化开播 “名校+”工程是我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教育联合体的组建,加快了一批薄弱学校的优质化进程,增加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有效缓解了择校热。 “后宰门小学是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到后小上学,是以前好多家长的梦想,现在孩子能在家门口的明欣分校上学,我们也一样安心。”后宰门小学明欣分校学生家长谢女士说,新城区的后宰门小学与明欣小学自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以来,“+校”明欣分校坚持与“名校”后宰门小学共上一堂课,共读一本书,同分享优质课堂,使得明欣分校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不用换学校也能享受到后小老师的授课,用上后小的校本教材,参与后小的活动。” “采取‘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办学模式,将优秀的师资团队、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成建制移植到薄弱学校,更大范围内缩小薄弱学校与名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使区域内教育资源从‘高峰’走向‘高原’,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和家长。”西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2个,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707个。市区级联合体内管理人员交流2788人,教师交流10694人,“名校+”工程惠及学生92万人。 一长多校是“名校+”工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由一所名校校长同时担任一所或几所薄弱学校校长,把名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资团队移植到薄弱学校。26中与93中“名校+”教育联合体采用的就是一长多校模式,经过26中的帮扶,原93中,现为“26中南校区”,成功摘掉“薄弱”帽子,让学生、家长及群众纷纷为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点赞。 为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县流动,市教育局还有针对性地组建了跨区域“名校+”教育联合体。高新一中与阎良区西飞一中通过结对帮扶模式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在西飞一中设立合作班,实行高新化管理。双方在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考试评价等方面深化合作,高新一中专派执行校长具体负责合作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并为合作班推荐引荐优秀教师。 “不需要外出给孩子花钱补课,每周在家就可以免费看‘名师网络课’。”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的家长李慧慧说,自己孩子成绩一般,自从有了“名师网络课”,孩子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李慧慧所说的“名师网络课”是今年6月市教育局为缓解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师资力量还不均衡的状况,组织全市首批12个“名师+”研修共同体102名骨干教师,推出的西安市“名师公益优课”,在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上免费为广大中小学生播出。截至10月底网络上课101节,累计点击播放77.3383万次。 大力抓重点 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抓“普惠”。稳步推进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扩大任务,采用“分区施策、综合奖补”的方式各区县开展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加快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步伐,提升保教质量内涵发展,真正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市本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2.14亿元用于幼儿园办学质量提升和改善硬件环境。目前,全市上、下半年共创建市一、二、三级幼儿园32所、69所、60所,2019年优质资源覆盖率将达到63%。 义务教育抓“均衡”。根据《三年计划》,制定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及消除方案,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到2021年,新城区、阎良区、高陵区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验收标准。坚持按照学区划分范围招生,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启动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平台,实现网上报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排队的目标。安排义务教育新生入学24.66万人,确保我市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入学。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四证”审核制度,解决外来务工子女新生有序入学,切实做到了“应入尽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