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课教育自创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产品力的竞争,也在产品的内容研发与技术创新上不断深耕。可以说,智课教育确实是非常有产品基因的公司,而且对产品的理解略有不同,因此,今天和大家讲一讲智课教育的产品。 教育是“大行业-小场景” 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业?在资本眼中,教育是大行业、大赛道,而在我看来,教育和医疗一样,都是“大行业-小场景”,由一个个不同的服务场景串联起巨型需求的行业。 这个行业有内容属性,有技术属性,但本质上教育和医疗一样,还是标准的服务业。只是过去传统的培训机构单纯由人来驱动,老师便是提供给学生的一切,包括产品和服务,并没有形成标准化。 而现在的教育则是由内容、技术来驱动的新型服务业,需要基于教学标准化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在我眼中,教育需要标准化的是内容、系统以及过程服务标准。 十年前,大部分教育机构是由大班构成,一个名师教授600到800人的课堂。 首先,毫无疑问,这是不具有个性化的。即使每个老师的内容讲授地再出色,也不会因为一个学生而定制他的教案。 第二,老师状态是有波动性的。他本身的情绪或者身体状态会影响整个课堂的质量。 第三,灵活性较差。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认知能力,不同的学习节奏,但老师不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定义不同的节奏。 第四,老师决定了整个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质量。一个老师决定一个企业口碑质量,这是企业最不愿看到的,可纯靠人的时候就是这样。 当然,这个课堂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氛围无比好。一群人在同一个空间,以一个目标干同一件事,老师在这个氛围里最多是药引子。 再看一下课后,课后本应该是一个深度个性化辅导的解惑过程,但传统教学模式却缺少了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当一个学生听完了内容之后,他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需要被解答,但当时的解答往往是比较粗糙的。 十年后的今天,似乎很多教育机构依然采取这样的课堂,只是班型变小了,费用却变高了。实际上依然在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单纯地仰仗人进行。但客观的说,纯靠老师不行,因为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指望所有老师的能力是一样强的。 因此,传统培训机构本质是存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中介,缺乏对老师教学系统的赋能,教学研发的提供,以及教学过程中服务的标准化。可以说,这样的机构输出的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真正的产品输出。 翻转课堂一直是智课坚信的模式和理念 我想演示一下我心目中认为理想、有效果且可规模化复制的教学过程。 首先,一个学生进入学习中心之前,他先来到线下,或者在家里,系统在老师的配置下会推送学生当天要完成的知识点任务,每个任务里有当年名师们用最佳状态精心录制的高品质专家视频课,进行标准化的知识输入,之后做相应的练习。 可以说,任务驱动的学习是真正能够做到过程个性化的,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听完每一个知识点后,学生再进行配套的针对于知识点的系统练习,练习完毕之后,系统会智能化地生成测评报告,让老师和学生共同了解学生知识认知和吸收的情况,最后再定义个性化的教。 然后是面授,针对前面名师课知识点学习的报告,老师根据学生的专属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这就是因需定制,因材施教。 在这之后是加强练习,老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点从系统中调出其他的相关练习,如果遇到写作和口语,人工智能会先进行基于自然语言的批改和口语的诊断,然后外教在远程线上通过该系统进行人工的批改和整个诊断。 当批改报告产生之后,结合先前的知识点学习和练习结果,老师只需要5到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再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和辅导。当学生结束一天的学习,离开学习中心之前,系统针对学生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自动生成个人评估报告,以及每一个评估背后详细的诊断分析。 这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是智课教育旗下面向12岁以上学习者智课的翻转课堂。我认为只有这样足够精细化的产品才能给老师赋能,让其专注于做研发,做个性化的辅导,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像智课翻转课堂这样的学习中心全国目前有32家,拥有98%的提分率。 这是智课教育一直坚持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理念,在我眼中,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闭环,只有按照闭环往下走,渗透式学习每个知识点,教学中的亲密度和效果才能提升。 智课教育非常强调学习效果这四个字,但是把“效”和“果”分开的,“果”代表分数和能力,“效”其实就是时间,在同样的时间能够达到更高的分数,以及更强的能力,这是智课的口号,有点“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含义。 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的科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机构,老师就是教学产品,也就是说老师给学生提供的就是他所能接受到的一切。而如果老师离职了,机构也就没有产品了。这对于机构而言风险很大,因为他们拥有的不是固定资产,而是移动资产。 而在我眼中,老师不应该等于产品,老师就是老师,应该用我们的教学产品(Product),按照个性化的服务标准(Service),在技术与系统(Technology)的加持下,提供最终集标准化及个性化为一体的解决方案(Solution)。 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行业科学的模式必然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线上提供可循环复用且结构化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产品,也就是我们的中央厨房,线下提供基于线上内容和产品的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服务管理。 因此,教育要标准化的是内容、系统、技术和服务过程的标准,但是必须在云端进行整个对线下服务场景的大逻辑的标准化。以面向12岁以上学习者的智课为例,所有的老师必须按照“学-练-改-测-评-教”闭环的大逻辑来教学生。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有效果,二有亲密度,第三老师能够极大地提升效能。整个过程是一个融合的生态,而不是纯靠人力运行的。因此,在我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致力做一家智力密集型的教育企业。因为只有智力密集型的、有中央厨房的教育企业才可以基于品控的情况下快速复制和扩张。当然,扩张不等于扩风险,品控是规模化扩张的前提,但没有中央厨房的教育培训机构,扩一个点就是在扩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