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袁源:完善孩子人格,音乐是最好方式(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8
摘要:袁源:一般家庭都具备学习音乐的条件,因为艺术入门并不会花很多钱,主要是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现在孩子的文化课很繁重,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基本所有时间都在学习文化课,但将来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仅有

袁源:一般家庭都具备学习音乐的条件,因为艺术入门并不会花很多钱,主要是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现在孩子的文化课很繁重,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基本所有时间都在学习文化课,但将来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仅有文化知识,人生是不完整。艺术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完善人格最好的方式就是音乐,音乐爱好会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修养、审美、情趣。

中国在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也包括艺术素质。在我看来,学习音乐要有一颗尊重艺术的心,只要喜欢艺术,哪怕只学过几年乐器,一辈子都会获益。比如,走进音乐厅看演出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产生心理共鸣,自己小时候也学过这个曲子。在音乐厅应该有什么样的礼仪,听音乐会要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超出单纯音乐的范畴,对一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暑假到了,孩子是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还是到游戏厅去玩电子游戏,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用音乐填补时间的话,人生会很精彩。

谈音乐理念:家长不能有功利心理,学音乐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在中国,郎朗、李云迪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成为激励家长的典范。作为琴童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如何按照音乐培养规律为孩子打开艺术之门?

袁源:音乐顶尖人才像金字塔塔尖一样,但是离不开塔座。无论体育还是音乐,一定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有顶尖人才,这是规律。对于广大的家长来说,不要强迫孩子一定成为职业的演奏家,职业道路一是确实需要天赋,二是后天得不断努力,还需要孩子自身对音乐有持续一生的热爱。用一辈子去追求,才有可能成为郎朗那样的演奏家。

家长要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把音乐作为一种日常教育,把孩子引导到音乐里,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听比较容易接受的音乐会,或者是学习一门乐器。孩子在音乐学习中就会有参与感,会有为他人表演的愿望,希望获得尊重也学会尊重他人。家长不应有功利主义的心态,不要带着目的去让孩子学音乐,比如为了考级、特长生或者升学,强迫孩子学习音乐。这样的话,即便一时目的达到了,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不到音乐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或者折磨,音乐就会失去它本该有的意义,孩子最终也会放弃。记得有一次,我在韩国坐出租车,司机播放的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虽然语言没有办法沟通,但我能体会到音乐带给他的精神享受。音乐是很优美的东西,学习音乐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都组建了管乐团,学生乐团的规模和人数都在增长。乐团是不是越多越好,您如何看待音乐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袁源:大众教育一定是让更多人爱好音乐,学习音乐。这其中,教育部门、企业、学校和家长要营造气氛和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拿起乐器学习,走进音乐厅,登上舞台演出。这次布菲杯赛事,就是企业直接参与为青少年创造的比赛机会,有比赛就会有影响,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学习,推进音乐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有了大众教育的基础,我们才能从中选材,精英教育才能实现。就好比巴西的足球和中国的乒乓球,有广泛的人才储备才能选拔出精英人才,这是教育的规律。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一定希望能招收到单簧管领域全国最好的学生,我们鼓励这次比赛发现的苗子去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没准他们将来就会成为下一个郎朗和李云迪。

记者:作为国际舞台上活跃的单簧管演奏家和教育家,您创立的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单簧管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三届,成为中国规模和水平最高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演奏家和教育家的双重身份,是否意味着要付出更多?支持您的动力是什么?

袁源:我的工作是培养中央音乐学院高精尖的单簧管演奏人才,教学和演奏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单簧管是演奏专业,我们离不开舞台,教学从舞台而来。我曾经在中国爱乐乐团工作13年,既要演奏又要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把舞台经验教给学生们,他们成为职业演奏家就能为观众提供优质的音乐享受,而不是说只是音乐享受。

无论去年的中央院第三届国际单簧管艺术节,还是今年的布菲杯比赛,我们搞活动的动力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更多的、更高层次的平台,让中国青少年选手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届布菲杯青少年的表现和水平,让我们满怀信心,中国新一代单簧管演奏家惊艳国际舞台,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