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袁源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林露)22日,贵阳大剧院,首届布菲杯(中国)青少年单簧管比赛现场,艺术总监袁源背着沉重的乐器包一路小跑,指挥孩子们进行闭幕式排练,给参赛青少年选手现场评判,协调来自世界的艺术家们紧张工作,回答参赛选手和家长的各式各样问题……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他却始终保持微笑、乐此不疲。 被问及如何保持这股工作的劲头,这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在国际舞台享有盛誉的单簧管演奏家给出的答案是“快乐”,袁源说:“让中国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让更多优秀的孩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相信中国单簧管领域会出现郎朗那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家”。 我们的对话,就是从布菲杯单簧管比赛,从音乐和孩子开始的。 谈首届布菲杯:参赛水平之高、竞争之激烈国内首次 记者:第一届布菲杯(中国)青少年单簧管比赛在贵阳举办。作为赛事的艺术总监,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次比赛? 袁源:第一届布菲杯比赛历时五天,吸引了全国超过540名选手来到贵阳,参与7个组别的奖项角逐,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单簧管青少年演奏的最高水平。同时,比赛评委也是来自国际和中国最著名的单簧管教育家,包括全国各地知名音乐学院教授,演奏团体的演奏家和首席,这也保证了赛事的公信力。 之前,在北京也举办过两届国际单簧管比赛,但因为各种原因赛事没有延续下来。这次比赛,法国布菲集团(中国)首次作为主办方发起,由世界最著名的单簧管制造商主办,赛事延续性也会得到资金等各方面的保障。未来,布菲杯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而且要逐步办成国际性赛事,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国际比赛,吸引更多的国际选手来华,和中国选手同台竞技。 记者:这次比赛分为职业青年组、职业少年组、爱乐少年组、爱乐重奏曲、爱乐乐团组,这种设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袁源:今年是第一届比赛,我们想给更多学习单簧管的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比赛涵盖了职业青年组、职业少年组、爱乐ABC组(高中、初中和小学年龄段的非职业学生),还有重奏组和乐团组。可以说,比赛设置涵盖了单簧管所有人群和表演形式,尤其是重奏组和乐团组在中国比赛中是少有、也是全新的尝试,全国有很多组踊跃报名,这对于普及单簧管教育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选手参加,台湾地区也有不少选手参赛,职业组有6名台湾地区选手闯进半决赛,一方面说明台湾地区的单簧管演奏水平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认可我们举办赛事的理念。 记者:这次比赛的总体水平如何? 袁源:职业组代表了单簧管演奏的最高水平。这次职业青少年组参赛选手的水平之高、竞争之激烈,可以说是在中国举办的比赛中水平最高的一次。赛事评委会主席、美国著名的单簧管教育家耶胡达?吉拉德先生,对职业组的水平大加赞赏,非常认可中国青少年这些年的飞速进步。 最近几年,单簧管在中国管乐里发展比较好,不仅仅学习人数多,水平也越来越高,慢慢开始出现从量到质的变化。我相信,中国青年单簧管演奏者有实力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奖项。 记者:比赛地选择在贵阳,有何特别的用意? 袁源:目前,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器乐演奏普及率已经很高了,他们有自己的管乐节或者本市中小学管乐比赛,但有些非沿海地区还显得欠缺。比赛为什么设在贵阳?也有这样的用意,通过举办这样一个高水平赛事,通过和贵阳的管乐协会的合作,推广更多的贵州青少年欣赏和参加比赛,把音乐之根扎在贵州土地上。作为贵阳人,为家乡音乐教育普及贡献些力量,也是我的心愿。 记者:去年七月,您作为艺术总监筹办了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单簧管艺术节,吸引了德国、法国、美国等国际顶尖级大师来演出和交流。艺术节和比赛之间是不是也有关联? 袁源:对,有关联。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单簧管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三届,由我作为艺术总监来筹办和运营。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平台,也想通过比赛的形式和艺术节做一个嫁接和延伸,为更多有天赋的青少年演奏者创造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比如,这次布菲杯比赛各组的第一名,除了获得比赛本身奖项以外,还会受到国际单簧管协会ICA的邀请,明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单簧管年会表演,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单簧管盛会。这也可以看出,国际单簧管协会对布菲杯比赛水平的认可,因为有这种认可,我们才有机会推荐最优秀的选手去国际舞台,这对中国总体演奏水平提高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这次赛事,有包括吉拉德、陶纯孝在内的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单簧管演奏家担任评委和顾问,您如何看待这种与世界的“零距离”交流,对推进中国音乐教育的全球化有何积极作用? 袁源: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先是经济发展,然后就是艺术发展。中国经济现在越来越好,越来越国际化,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那么,艺术也是随之而跟进,也会越来越国际化。中国选手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选手参加过国际比赛而且获奖,将来布菲杯还会吸引全世界的优秀演奏者来参赛,对学术也有推动作用,我们的艺术会真正走向世界。 谈音乐教育:完善孩子人格修养,音乐是最好的方式 记者:单簧管这种乐器有何特点,中国青少年的普及程度和总体演奏水平如何? 袁源:单簧管在中国是普及率非常高的乐器,因为音域跨越四个八度,音色表现力又非常强,入门乐器价格便宜,很受大家的喜爱,中小学管乐团里都有很多学习单簧管的孩子。我国青少年单簧管总体演奏水平还是参差不齐,虽然学的人多,但高水平的不多。刚才也谈到了地域差异造成演奏水平不齐整,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演奏水平相对高,中西部地区也包括我们所在的云贵地区演奏水平就相对比较低。 但这些年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尤其这次爱乐ABC组非职业中小学生的比赛,有一些选手水平很高,已不易分清楚是非职业还是职业。比赛评委有不少70多岁的老教授,他们是中国单簧管教育几十年发展的见证人,看到现在年轻人吹得这么好,他们也都很感慨。中国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学习音乐的孩子人数非常多,家长也愿意让孩子接受到音乐教育。这种大趋势下,我相信单簧管和其他器乐演奏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记者:作为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研究生导师,您对青少年教育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青少年学习器乐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