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500亿催熟的在线教育迎大考:一对一模式受重创 小机构出局 口碑(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5
摘要:歪叔也提到了管理部门的明确性。在线教育与互联网和教育都相关,监管主体既有互联网相关单位也有教育相关单位,这次《意见》明确这些在线教育机构的主管单位是教委和各地的省市教委,这有助于企业减少繁琐的汇报程

歪叔也提到了管理部门的明确性。在线教育与互联网和教育都相关,监管主体既有互联网相关单位也有教育相关单位,这次《意见》明确这些在线教育机构的主管单位是教委和各地的省市教委,这有助于企业减少繁琐的汇报程序。

“有关部门对在线教育是宽容的,正在鼓励和引导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上述投资人总结。

在线教育迎模式大考

在线教育迎模式大考

“政策利好在线班课,双师和直播没什么影响,对一对一的模式影响很大。”京科教育创始人付正军表示。

在付正军看来,能做大班课业务的机构往往老师数量都不是很多,一般就是业内的名师,这些老师大部分都已经有证。关键是做小班和一对一业务的机构,教师需求量很大。在线一对一的教师主要是公立学校老师和在校大学生为主,这些都不合规,这样师资合规的成本就较高。另外,一对一模式太依赖现金流,3个月或60课时会对这些公司的现金流造成较大冲击。

2018年的资本寒冬下,在线教育赛道的融资项目和融资额一路直上。不过,学霸1对1、理优1对1的相继倒闭,让市场上对颇为烧钱的一对一模式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现阶段,一对一模式按照师资所属性质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招聘教师、自建辅导老师团队;另一种是采用C2C的平台模式,邀请教师入驻。第二种方式虽能降低师资合规化成本,但是这种模式下教师自由程度较高,公司的把控程度相对较弱。

此外,对于在线一对一模式的“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溢米辅导创始人李晓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获客成本变高的背后实质是资本推动造成的,市场的流量管道有限,钱多了,成本自然就变高了。在降低获客成本上,目前能找到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高品质教学服务提高口碑,用户间口碑相传能带来更多新用户,从而较好地冲摊这项成本。

今年3月,溢米辅导与精锐教育旗下巨人网校合并。合并后,巨人网校承担大班课和小班课业务,溢米品牌提供小组课和一对一辅导,一对一的用户主要来自大班课中需求较高的学员。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对一模式的获客成本。

不过,即便教育是个慢行业,但盈利始终是公司发展绕不开的点。已有盈利先例的大班课模式或成为接下来大多数教育机构的尝试。

去年,跟谁学凭借K12双师直播大班课实现扭亏为盈。今年6月,跟谁学赴美完成IPO。根据其招股书,跟谁学在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1965万元,2019年第一季度已盈利3390万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一对一模式的营销成本、运营成本比较高,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盈利。跟谁学的在线直播大班课模式实现盈利后,也会带动较多的公司做一些转型,尤其在资本的压力下。因此,即便没有新政的推动,也会有教育机构向大班课方面做一些突破或者向与线下结合的方向发展。”歪叔表示。

根据棱镜深网报道,大班课的毛利能够达到 50%~70%,硬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很低,伴随获客成本的降低,边际效益显现,规模化的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目前,主营一对一辅导的掌门一对一,推出一对多的“掌门优课”。在线外教1对1公司VIPKID,力推英语直播课“VIP蜂校”。拍照搜题App作业帮也在今年7月宣布主做直播课“作业帮一课”。

采用在线直播大班课并非没有门槛。“大班课对师资和市场的要求比较高,头部老师就那么多,另外大机构也在做大班课。”付正军表示。

据界面新闻报道,尽管各大在线教育公司在今年暑期加大在线直播课推广,但市场的反馈却并没有预想中热情。一名学而思网校的销售人员表示,实际的续报率、转化率等业绩指标,没有公司想的那么高。目前只有约10%的家长上完体验班之后还愿意继续买课。视力影响、直播课时间太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等都是家长反复担忧的问题。

显然,新政对于这场在线教育大战并未产生太多影响,模式之争仍愈演愈烈。

小机构或被洗牌出局

小机构或被洗牌出局

对于小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枷锁并非万事大吉,教师资质可能会成为其被洗牌出局的第一把匕首。

《意见》提出,校外线上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虎蛙科技创始人薛延松向铅笔道表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小型培训机构都是通过“借证挂靠”来解决从业资质问题,新政要求严查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合法合规性,意味着培训机构要真材实料的聘用专业人员,经营成本将会递增,同时,头部企业将加速抢占名师资源,这可能会使得小微机构可倒下一片。

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677万人报名教师资格证笔试,创历年来报名人数新高。国家对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最低通过率限定为不低于25%。若按此通过率,2018年则有近170万人通过笔试。

这样的通过率在短时间仍很难保障大部分老师能拿证。对此,歪叔认为,这主要看执法尺度的把握。可能会延续此前线下机构政策,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需要报名最近一次的教资考试,通过后可继续任教;为了节省师资,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机构将小班课拼成大班课等形式进行运营。

相对师资问题,60个课时或3个月的预收费要求或许会成为压死一些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最后一根稻草。

“预收费对一些烧钱很严重的在线教育企业来说重头一击,这些企业通常需要借助预收费、打广告来扩大招生数量,保持增长速度。创造好的数据后再继续投入,但资金周转更能影响一家企业的生存。所以,我预测接下来将有一批K12领域的企业传出破产或者兼并的消息。”歪叔表示。

盈合资本杨石是一位关注教育行业的投资人,他对此持认同看法。“洗牌肯定会有的,但是会不会大规模这个不好说,但是对在线教育的开发及运营的能力肯定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小机构适应不了,进不了白名单,基本上活下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按照规定来讲,就是让你规范化,规范是要成本的,就看机构能不能承受这个成本。”

小机构的存活,除了受到教师资质、预付费的影响,还有公司经营能力的问题。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