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RM假期营、欧林这样的办学方式为我们南科大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的“1+3”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在“新工科”的教育模式上正是以模块化、项目工具、团队学习为主要特点,摆脱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建立个性化知识体系。学生在工程项目制作当中,要求能够掌握并熟悉运用理论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创新思路。这样一来,学生在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学生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有问题,更能预见问题,具备技术及产业发展前瞻能力,成为对未来的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起来主导作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 到2030年,中国特色的新工科发展优势将逐步显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也显著增强[3]。新工科领域将层出不穷,新产业链、新价值链的形成将极大地提高人类应对生存危机挑战的能力。我们希望,无论是RM假期营、欧林工学院,还是SDIM的“1+3”人才培养方案,都能在未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领军新产业技术的发展,创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注入更多能量。 引用: [1]吴爱华, 侯永峰, 杨秋波, et al.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1):7-15. [2]叶钟灵. 迎接4.0第四次工业革命[J]. 电子产品世界, 2015(1):3-6. [3]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