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教授在谈到这一话题时说,好的大学不必经常搞革新,而是应该能确保在正确的道路上“循序渐进”。他能获得诺贝尔奖,就说明西澳大学做了正确的事情,包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同事协作的共赢文化。马歇尔还强调,科研也分为几种,一种是基础科学研究,一种是实用型的研究。事实上,好的大学和好的政府往往能利用好一切资源,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如果学者天天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大学就会脱离社会。而政府天天只有功利思想,也就会不会有远大的目标,更谈不上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大学和政府相互平衡和促进的典范。这也是我这次“名校之路”探访的深切感受。 澳大利亚总共有42所大学,绝大部分是公立大学。公立大学又分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学和二战以后才成立的许多现代大学。无论历史长短,都各有所长,战略清晰,重点突出。无论是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和西澳大学等这些历史悠久的大学,还是相对年轻的莫纳士大学或新南威尔士大学,他们都继承了欧洲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摆脱旧世界的包袱,借鉴新大陆的开放思想,发挥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优势,兼容并包,继往开来,澳洲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在这样的大学里孕育而生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并未有临床应用。1939年,是澳洲科学家弗洛里提纯了青霉素,1941年才得以成功地使用于病人。二战期间,青霉素横空出世,不仅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甚至帮助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马歇尔博士和罗宾博士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为千千万万胃炎和胃溃疡甚至是胃癌患者带来福音,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最大携带群体——中国人。 今天我们很多人赖以生存的WIFI技术,也是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明。在2013年专利过期之前,全球每年以10亿计的带Wi-Fi功能的电子设备都需付专利费。虽然这项科研成果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我们不难感受到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研体系 有了这样充满活力的大学,澳大利亚还有科学的科研评估体系,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出最好的效果来。澳大利亚政府每年投入科研经费约有几百亿人民币,和我国每年万亿级别的投入不可相提并论,但他们非常注重科研的“实用性”,不是为了项目评审而科研,而是追求科研成果的转换和落地,让成果走向市场,再从市场获取回报,形成良性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ERA ( 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除了最后形成的专利外,项目成果转化成商业应用的收入是评估中的重要指标。ERA对所有公立大学进行评估,比较各学科和专业在澳大利亚和国际上的地位。简而言之,这样做可以让各大学的科研有所分工,避免一窝蜂,让资源合理分配,让投入产生最大效益。同时,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本如果由学校支付,商业化运作成功后,收益的三分之一属于学校,三分之一由研究人员所在机构支配,其余三分之一作为科研人员的奖励。 我们拜访阿德莱德大学的时候,发现这个曾经以澳洲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南澳也顺应大势,成功转型。阿德莱德大学目前拥有南半球最大的农业学院和葡萄酒研究所。他们立足南澳这块盛产优质葡萄园的土地,不断创新,培育出了新世界最优良的西拉葡萄,酿造出了浓郁醇香口感丰富的澳洲红葡萄酒。今天,南澳的红葡萄酒已经名扬四海,中国也已经成了南澳最大的红酒进口国。在南澳双掌酒庄参观时,他们的产品推广高级经理Faye女士自豪地对我说,中国的一张订单经常能抵得上澳洲一年的订单。 当我们在宫颈癌疫苗的发明者伊恩·弗雷泽教授的实验室采访时,我们的感触更深了。伊恩是一位谦逊、严谨和儒雅的学者,回答我的提问时总是言简意赅,丝丝入扣。他说,每天都有世界前沿的基础科学研究在进行中,而科研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值得钻研一生的问题,并为之付诸一生的努力。 ▲弗雷泽教授在实验室接受我的采访 弗雷泽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宫颈癌疫苗的研发过程和目前的应用状况。1991年,弗雷泽教授和华人科学家周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完成了宫颈癌疫苗的研发。直到2006年,宫颈癌疫苗首先在澳大利亚被获准上市。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世界上的80多个国家都开始了宫颈癌疫苗的使用。今天,疫苗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33个国家使用,十年内大约接种了2.7亿人次。 宫颈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25万多人死亡,中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万人。宫颈癌疫苗是人类首次尝试通过疫苗来减少、预防甚至消灭一种癌症,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这一重大发明并没有让伊恩·弗雷泽教授停止探索的脚步。我在采访中得知,宫颈癌疫苗的研发也从预防进入了治疗阶段,实验室就是他每天的战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弗雷泽教授采访结束时笑着对我说,那些穿越半个地球来澳洲大陆的祖先,他们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冒险是他们的基因。 十八天的澳洲“名校之路”是短暂的,但我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是难忘的。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人在仰望天空,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我相信,澳大利亚璀璨的星空下,从来不缺乏仰望星空的科学家。在我看来,他们更是脚踏实地的奔跑着,迎着日月和星空,始终奔跑在科学探索的最前沿! 新东方“启视未来”2019大型公益巡讲 再次来袭! 新东方“启视未来”2019大型公益巡讲,周老师六城火热开讲!澳洲探访之后,想必周老师的演讲也增加了更精彩、更新鲜的内容。后台询问演讲的小伙伴看过来!你的城市被pick了吗? 温州、重庆、深圳、徐州、西安、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