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巨头争抢教育信息化2.0千亿市场:腾讯设腾讯教育 阿里建“未来校园”(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1
摘要:对于参与者而言,要分食4000亿市场蛋糕并非易事。“虽然素有‘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但这个行业经历多年发展后,已经进入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期,这对业内都是一个挑战。”上述教育信息化公司负责人表示,屏幕

  对于参与者而言,要分食4000亿市场蛋糕并非易事。“虽然素有‘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但这个行业经历多年发展后,已经进入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期,这对业内都是一个挑战。”上述教育信息化公司负责人表示,屏幕设备厂商只卖设备、软件服务商只管代码的草莽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一个做加法的时代。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类似观点,其表示以后谈及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成就,不能再以“投了多少钱、装了多少设备等”衡量,而要考虑投入后带来的促进教育公平等重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效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刚发布时的一片欣喜相比,经历一年时间的实际探索,大多数从业者都显得更加冷静。“政策只是指明方向,要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这都需要沉下来研究市场需求,把产品做好才是最重要的。”新视家CEO梁军表示。

  行业的这些变化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反应。5月23日,主营教育信息化的鸿合科技登陆A股,首日上涨44%,第二个交易日冲高至83元/股关口后以下跌4.40%收盘,几个交易日后的6月6日更下跌至57.51元/股,接近其发行价52.41元/股。

  有所对比的是,去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前后,包括天喻信息全通教育概念股短期涨幅都在30%以上。

  对于眼下行业的冷静期,梁军表示,“大家都沉下来研究更好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它不同于新经济有很大的区别,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石才能谈市场空间。”

  定制个性化需求

  从业者之所以变得更加冷静,也和当前行业存在的几个痛点有关。

  “教育信息化是好事,但学校实际运用起来还是比较累。”重庆某高校一位负责行政工作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所在高校每年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在数百万元,之所以会觉得累,一方面是学校本身缺乏专业人才,另外一方面则是外部团队提供的产品更新速度经常无法与其他平台平行。

  有此感触者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应用教育信息化产品上基本还停留在演示型教学为主导的阶段,模式比较单一;同时,学校的具体管理人员也相对缺乏信息化系统应用维护知识,最后出现资金投入与实际应用不匹配、资源浪费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切实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希望解决上述问题。

  另一个痛点在于合作对象的甄别。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技装中心主任洪竟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此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厂商倒闭的情况,令大批教育机构损失很大。

  洪竟雄所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信息化市场的门槛很低。目前行业内不少参与者都是此前做设备的运维公司,这在区县市场特别明显。“专业性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理解上存在偏差,那么真正要聚焦做教育信息化的公司就要累一些,行业需要他们增加做二次传播的工作。”上述教育信息化公司负责人表示。

  此外,目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和技术程度等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每个教育机构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可能是要帮助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点引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而偏远地区学校的应用需求则是课件投影便捷化。

  在这个市场,输出方的标准化产品并不受欢迎,贴近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才是宠儿。这已成为行业共识,未来的4000亿元市场正等待填充。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