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南县委和县人大高度重视留守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灌南县外出务工人员很多,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是薄弱环节。留守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全县的未来和发展根基。据统计,灌南县检察院近5年办理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留守未成年人作为犯罪行为人或被害人的案件占比67%。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或被害出现这么高的比例,其直接原因是留守未成年人法律及道德观念淡薄、自爱自护意识欠缺,但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缺位不能不说是重要外因。 为帮助留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17年夏天,灌南县检察院完善机制建设,与县司法局、教育局、团县委、学校等部门以及留守未成年人监护人建立了“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 今年3月底,灌南县检察院对周某某等3名留守未成年人涉嫌寻衅滋事案件做出附条件(即检察院给未成年人父母发出《家长责任令》,规定父母对孩子有15项管教责任)不起诉决定。该案中,3名留守未成年人真诚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并在父母的陪同下登门致歉,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原来,在此前的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与司法局、教育局等“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成员走访了3名留守未成年人所在的学校和村委会,了解到他们平时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2人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1人寄住在姑姑家,家庭监管缺失。检察机关考虑到3人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较好,拟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检察官电话联系3名留守未成年人父母,起初他们对孩子的管教责任并不重视,经检察官一番解释后才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的义务,都承诺对孩子严格执行管教之责。于是,灌南县检察院在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一并向3名留守未成年人父母发出《家长责任令》,督促他们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日常管教。同时,为充分发挥“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其他方面的帮教作用,检察官又与3名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学校代表联合座谈,引导“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学校方面重视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日常法治教育和看护,在会上签署了检察机关、家庭、学校的《三方帮教协议》,以明文协议形式商定三方联合帮教责任。以后,三方合力,共同帮教,3名留守未成年人提高了思想认识,真诚认罪、悔罪,已重返学校继续学业。 为更好地帮助留守未成年人成长,不久前,灌南县检察院还联合县司法局挂牌成立“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站”,联合制定《灌南县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管理办法》,针对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未成年人定期谈心谈话,组织参与社区劳动开展行为矫正,进一步拓宽、丰富了“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的帮教内容和形式。 “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建立以后,已使40多名留守未成年人受到教育、得到帮助和呵护。 “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保障机制遍地开花,而未成年被害人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未成年被害人有时却容易被忽略,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好‘思政与法治教育联盟’的作用,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灌南县检察院分管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谈中华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记者 王开忠 通讯员 李澄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