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殊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91年,始终坚持不忘特教初心、规范办学、锐意创新、努力打造学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办学品质。 2014年,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在巴南区委、区政府和区教委的支持下着手筹建巴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历经2年多的论证筹备,巴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2016年正式成立。以资源中心为龙头,巴南区进一步将特殊教育领域师资培训、资源建设体系化、专业化。近年来,巴南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人力支持,完善特殊教育专业设备、硬件设施,常态化开展特殊教师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2016年,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由特教专家、特教骨干教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筛查小组,对全区学校特殊教育学生进行筛查、评估,摸清随班就读学生详细情况,为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目前,资源中心已累计完成特殊学生筛查1000余名。2017年,学校以资源中心为支点,结合国际、国内相关专业考核办法,形成一套针对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制定的个别化考核评价机制。每年5月,巴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组织由特教专家、特教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各科骨干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专业考核团队,到各学校对特殊教育学生进行实地考核。 “特殊教育学生个别差异大,需要个别化的教学,更需要个性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星介绍,“个性化的考核方式,充分照顾到每一个特教孩子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落下、不放弃’”,巴南特殊教育个性化考核办法也获得了特教专家们一致肯定。 刘星表示,秉承着“爱心相随 春暖花开”的办学理念,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围绕文化建设、课程打造、德育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学校以爱心课程建设为途径,将教学个别化需要融入日常教学生活;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打破原有的班级重新分组,开设语言训练、感统训练、音乐康复、美工康复等康复课程;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开展生活实训课程;针对学生障碍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抽出专业教师一对一的进行补偿教学。学校将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体现到每节课的目标制定,内容安排、训练方式、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方面。 针对特殊教育学生发展需求,学校设置爱心志愿者服务岗位,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大课间活动,创新编排了韵律操——《幸福拍手歌》《三字经》等,同时为特异体质学生安排了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康复活动。 2018年,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蒋家强荣获“十大重庆市最美特教人物”提名奖;黄勇获得重庆市首届特殊教育优质课现场比赛“一等奖”;赵宗辉获得巴南区“好教师”演讲活动“全能一等奖”;陶宏荣获巴南区第八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小学组全能二等奖,“班主任成长叙事”单项一等奖;蹇银获得巴南区优秀教师称号;陈静荣获巴南区优秀班主任称号;李丽娜获得基础教育论文市级一等奖……经多年发展,学校积累了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和睦团结,积极上进的团队传统,为创建品质教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特殊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需要家长的关爱,老师的教育,还需要社会每一个人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大家在碰到特殊学生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点帮助,给他们一个机会,让特殊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