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軍認為,從中國教育領域自身來說,研究生教育成就主要包括建立了完善了中央政府主導、省級統籌、研究生培養單位為主體的三級管理體制,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體系,其中包括學位制度體系、研究生培養體系、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等,為國際社會奉獻了“中國經驗”。 從教育服務社會角度來說,研究生教育成就突出體現在實現了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目標。據統計,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 我國自主培養的研究生很大部分人已成為國家各項事業建設的中堅力量。王戰軍拿2017年新增的兩院院士相關數據舉例說,在中科院新增院士中,中國自主培養的博士為37人,佔當年度中科院新增院士中擁有博士學位總人數的約64%。在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為48人,佔當年度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擁有博士學位總人數的近九成。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自主培養的研究生已經成為國家高層次人才的主要來源。 縱觀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不難發現其鮮明的特點。根據洪大用的研究來概括就是,在政府主導下,高校與科研機構兩類主體齊發力,研究生教育以學術為導向,在實踐中創新,實現快速發展。其中“快速發展”特別引人注目。洪大用解釋說,雖然從世界范圍看,最近幾十年研究生教育普遍發展較快,但是中國在此領域的速度更引人矚目。從1978年招生1萬多名研究生,到1998年的7萬多名,到2009年達50萬名,再到2020年預計將約110萬名。 改革完善沒有止境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研究生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繼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傳出“新增交叉學科作為第14個學科門類”的信息之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據報道通過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並擬設於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待批准后正式公布。國務院於7月27日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高校集成電路和軟件專業建設,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設置工作,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復合型、實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如此重磅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折射出研究生教育適應新時代國家戰略性需求而變革的緊迫任務。 洪大用指出,我們要精准識別社會需求, 根據社會的需求來改革研究生教育的供給,充分發揮研究生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這就要求對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特別是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進行與時俱進的修訂。對此,教育部發布信息表示,近年來,修訂工作持續推進中,立法的主要條件已基本成熟,教育部已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項目。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些參會者就制定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再次提出相關建議。人們期待這部事關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計的重要法律早日完成立法程序出台,更好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和國家創新能力建設。 對研究生教育進一步改革和發展,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工程院院士趙沁平曾撰文指出,要在研究生教育學理論體系特別是基礎理論方面取得更大成果,探索建立科學的招生規模調節機制的同時,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差異化培養模式方面探索出更廣闊的路徑。他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培養單位和有關社會機構能夠探索構建適合於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力與成果的展示、評價平台。
鏈接 專業學位研究生 按照專業和用途的不同來劃分,研究生可分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種類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兩種,后者是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其旨在針對一定的職業背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分為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責編:郝孟佳、何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