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到,备受关注的毕业生就业难题再次成了大众热议的焦点,今年的“金三银四”似乎并没有分担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反倒在毕业季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求职竞争潮。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202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短时期急剧下降的冲击,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其次,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难度,青年创业的大环境并不如预期般美好。 此外,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的20年中实现了从精英主义到逐步普及的历史性飞跃,但众多高等学校学科定位不明确、学科与专业缺乏鲜明特征和个性等同质化现象日益凸显,人才培养的档次和类型不合理,并没有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由此,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经济底下的压力加上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困境,874万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 究其原因,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缺乏指导普通高等学校发展为综合应用型大学的具体措施,政策支持不够,示范引领也很少,这直接导致高等教育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足,学科发展与市场需求不对称,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类型水平和学科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 面对未来极有可能更加严峻的毕业生就业环境,深海教育认为,我国的高校要真正转变观念,准确把握社会需求,树立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意识,将就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建立起来,着重培养经济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当前高等教育尚无法满足我国多元化人才需求的情况下,强化需求导向意识是破解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重要前提,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应当尽快提上发展日程,高等院校要积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此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教育为社会各界有提升自我求职竞争力需求的学员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成人职业教育平台,主要课程包括消防工程师、心理咨询师、经济师、健康管理师等涵盖各行业的新兴职教培训产品。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深海教育将主动学习的职业意识放在首位,在指导学员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旨在将创新实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求职者的社会竞争力,从人才培养方面缓解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我国社会产业的升级变革,对人才的阶段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时时更新学习内容,还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因此,深海教育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推进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在线课堂、网络课堂等多元形式,鼓励学员运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自我。最终,深海教育要帮助广大学员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实力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浪潮。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包括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城乡社区、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创新招聘模式倡导“云招聘”、引导用人单位延迟招录时间等。其中,允许“外出摆摊”成了我国为促进就业迈出的重要一步,一些地区因此增加了上万的岗位需求。深海教育也将持续发挥专业职教平台的规模优势,以让学员“遇见更好的自己”为己任,为广大毕业生求职就业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