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专访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30
摘要:五是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运营互动。建立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考核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体系相匹配、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产业布局相对接。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评价标准,支持具备条件的

五是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运营互动。建立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考核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体系相匹配、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产业布局相对接。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评价标准,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院校对接产业链需求,开展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健全产教融合基地运行管理机制,鼓励职业院校组建资产运营投资实体,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实体化运行。

六是内外联动,打造产业人才洼地。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形成国家、学校、企业多层次合作渠道。对接智能升级、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绿色发展等高端产业,支持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中国走出去企业,共同开发契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专业等标准,建立分段合作培养新模式,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教育家》: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聚焦教育精准扶贫,请问甘肃省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王海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好农村和贫困家庭孩子教育问题。我省教育系统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夯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基础,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实现了农村和贫困家庭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夯实基础,狠抓控辍保学。我们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现象得到了根本性遏制。一是“底数清”目标基本实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3+1”冲刺清零行动,对失辍学学生用“过筛子”的办法逐一排查摸底,精准掌握底数。二是“劝得回”基础持续夯实。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全力抓劝返。研制“甘肃省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监测实时数据,保证复学学生到校率。三是“坐得稳”成效不断巩固。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切实解决劝返复学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加强职普融合教育,使劝返复学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

补齐短板,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一是实施“全面改薄”项目。2014年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惠及12132所义务教育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数的95%,惠及260万名学生,占学生数的96%。2019年,投入16.72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二是实施“农村幼儿园”项目。2015年以来投入25.39亿元,在75个贫困县新建、改扩建4821所行政村幼儿园,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1500人以上行政村,以及17个插花型贫困县、省定23个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行政村“六个全覆盖”。三是实施“三区三州”项目。制定《甘肃省“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资金规划(2018-2020年)》,累计落实资金10.2亿元,重点新建、改扩建58所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四是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8.8亿元实施“深度贫困县农村边远地区温暖工程”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解决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的采暖问题和中小学教师住宿问题。

兜牢底线,构建精准到人资助体系。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学段、全过程、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全面构筑起了阻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防火墙”。2012-2018年,全省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222.43亿元,受益学生996万人次。

保障教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聚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难点,建立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完善补充机制,确保“下得去”。2007年以来,通过实施国家“特岗计划”“民生实事”“公费师范生”等项目,累计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补充教师3.7万名。实施大学生实习支教和“三区”支教项目。稳步推进教师编制周转池、县管校聘等制度,加大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调配力度。二是落实待遇保障,确保“留得住”。扩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范围,全省近17万乡村教师受益,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400元以上。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1.57亿元,受益乡村教师66.32万人。三是加强专业培训,确保“教得好”。实施“国培”“省培”项目,发挥城市优质学校和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贫困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6.5万人次。

圆梦求学,加大招生政策倾斜力度。注重教育公平、机会均等,增加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认真落实“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地方农村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国家免费本科医学定向招生计划”“农村免费医疗人才专科专项计划”,2016年以来共安排各类专项计划45680名,实际录取45667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优势。2017年起扩大精准扶贫专项招生计划高职(专科)层次招生计划,优先将贫困县建档立卡户学生录取到社会需求高、就业形势好的学科和专业,确保毕业后实现首次稳定就业,助推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

《教育家》:王厅长,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请问甘肃省如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王海燕: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绘制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蓝图。甘肃省以中央《意见》为根本,于2018年9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具体安排。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