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专访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30
摘要:着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专访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朗朗神州,传祚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

着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专访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

朗朗神州,传祚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历来有着“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富有甘肃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甘肃育如何迈出现代化步伐?甘肃教育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

《教育家》:王厅长,当前教育界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观点很多,您是如何定义“教育现代化”的?甘肃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省教育的“主政官”,您对甘肃教育现代化的现状是如何评价的?

王海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是民生之首,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

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教育要素协同进化的过程。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基本的教育要素,它们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分,也是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教育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又对教育者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等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学有所育、教有良师、育得其法、质有所彰”的良性循环机制,推进教育要素不断协同进化,这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最终实践。

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教育形态统合综效的过程。教育形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形态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持久深刻的,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全面系统的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阶段;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没有社会教育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切实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教

育为龙头、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平台,通过不同侧面、不同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一个既有合理分工又能协调一致的现代化教育网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8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到70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0.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双一流”高校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7年。总体上看,甘肃的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质量水平逐步提升,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总体结束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历史阶段,基本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教育家》: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他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请问甘肃省如何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王海燕: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丹培黎学校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甘肃职业教育的深切关怀,全省上下倍感振奋。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指示精神,以大担当、大作为促大发展,真正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职业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第一要务。

甘肃是国家第12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及要求,我们通过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优化专业布局、扩大资源供给、增强服务能力,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基本形成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省各级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约15万人,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00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对构建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了明确方向。这也是当前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百千万”工程,打造100名省级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打造1000个地域文化与职业教育特色文化交融的职业院校文化品牌,建设10000门省级“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微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二是纵横疏通,构筑多元成才渠道。结合西部产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求,按照鲜明职业背景、现代职业岗位、技术发展要求调整设置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点。重点建设一批行业产业需求强、有相应职业背景和技术发展的专业学位点。建立职业教育通用考试平台,全面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推进职业教育春季分类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相对分离。

三是对接产业,实现“四链融合”发展。紧密对接国家布局在甘的重点产业、甘肃区域特色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按照一个专业(群)对接一个产业链,开展“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养链+创新链”的专业群建设,到2022年集中力量办好地方亟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100个高水平专业(群)。四是赋能教师,打造专技兼修团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建立一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