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未成年人不能从事“超龄”商业活动,中医药传承从娃娃抓起……今日两会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这样说(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4
摘要:为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挥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郑亚莉建议,一是以专业为试点,开设一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根据地方产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选择100个建设基础扎实、类型特色鲜明、行业产业

为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挥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郑亚莉建议,一是以专业为试点,开设一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根据地方产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选择100个建设基础扎实、类型特色鲜明、行业产业亟须的专业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授予高职院校独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点。二是以学校为试点,升级一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在遴选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依据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办学水平、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选择20所左右高职院校升级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彰显职教类型特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三是以省市为试点,打造若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 梁丹)

白重恩委员:建议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缓解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关注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受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他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鼓励大学毕业生在进行相关培训后,进入教育、医疗卫生等短期需求较大的行业。例如,鼓励大学生进入乡村支教,一方面可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促进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政府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参加志愿服务队,例如志愿者服务一年后,在升学、就业、报考公务员等方面享受一定优惠。(中国新闻周刊)

施卫东委员:建议完善“双一流”入选门槛,实施滚动淘汰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优化新一轮“双一流”入选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更多高校积极参与竞争建设,并建立滚动淘汰机制,对建设学科和学校成效不明显、达不到新一轮入选标准的,予以强制退出。(现代快报)

庞丽娟代表:推进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亟须突破结构与质量提升的双重问题,真正走向开放灵活和高质量。”长期关注教师教育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表示,要推进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一流的教师教育院校和一流教师教育专业。

庞丽娟建议,加强教师教育保障体系,推进和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设立“高水平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建设改革试点”,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综合改革重大项目中对试点高校予以倾斜支持,并且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学院;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级教师教育优秀基地。

在创新机制方面,庞丽娟建议,倾斜支持高质量的教师教育院校新建一批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并探索长学制本硕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扩大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培养规模。改革现有“单轨制”的高校和学科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分类质量评估与支持制度,突出体现教师教育学科特点,激活广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机构积极性。

教师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也是庞丽娟一直关心的问题。她认为,应该实施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专业提前批次优先录取机制,以在全社会确立和弘扬教师教育优先的地位。在全国就业系统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中增加教师教育学科专业。要求和支持各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整合教育学科及相关资源支持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 焦以璇 柴葳)

赵国祥代表:师范院校也应启动“双一流”建设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师范院校办学经费不足,师范专业吸引力不强,师范生培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建议,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努力构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赵国祥建议,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遴选一流师范大学和一流师范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在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等方面,给予师范院校适度的政策倾斜;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协调各地合理调整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对师范院校给予适度支持;引导并督促师范院校进一步深化新世纪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规格、培养主体、培养课程、培养机制、实训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建立健全“双一流”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 柯进)

钱锋委员:“双一流”建设应打破“资源依赖”

近年来,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高校办学基础条件和科技人力资源得到了改善,切实提高了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钱锋指出,目前“双一流”建设还存在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尚显不足、政府“放好权”和高校“用好权”的经验不多、促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制度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

他建议,开展高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落实政治家、教育家办学目标要求,打造高素质的高校领导班子。

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应再走“资源依赖”的路径,而要在涉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上大胆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产生资源投入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新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将保障教学投入作为资源配置的第一原则,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 李萍)

张改平委员:“一入大学万事轻松”?不行! 建议:适当为大学生加压

“目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消极观念,以致于部分大学生混日子、混文凭。”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表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适当为大学生加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张改平建议,出台激励高校教师参与“金课”建设和淘汰“水课”的指导性政策。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尚未完全扭转,一些教师对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各高校虽然也在陆续出台相关引导政策,但尺度宽窄不同、激励效果不一。因此,建议出台相关引导和激励的指导性政策,对高校进行可行性强、操作性强的宏观指导,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科学增加课程难度,适度拓展课程深度,使大学生学业增压成为质的复合增长,避免异化为量的简单叠加。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