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委员: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吴志明等委员提出,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自由。(人民日报新媒体) 民革中央:建议未成年人不能从事“超龄”商业活动 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革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从事商业活动权益保障的提案》,建议构建行业许可规范,通过对法定代理人监护权的引导、监督和惩治,形成未成年人从事商业活动权益保护的综合机制。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中增加保护未成年人商业演出权益的相关规定,明确以“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指导其他相关立法。同时加快研究出台专门立法,先尝试制定地区性的行政法规等,试点成功后再上升为全国层面的立法。 同时,构建未成年人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业规范。根据未成年人参与商业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从身体情况、义务教育、学习成绩等方面构建入行标准;对商家从聘用合同、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违反规定的监督、惩处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确保未成年人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针对父母造成的监护权滥用现象,民革中央建议,促进对法定代理人的引导、监督和评价机制多元化。引导法定代理人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不得强迫工作、暴力对待、经济剥夺、减损受教育权。 同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监督和评价机制,衡量监护权是否被滥用以及被滥用的程度。此外,在撤销监护权的规定之前增加限制行使监护权的规定,建立从轻到重的多元化惩罚机制,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张伯礼代表:建议中医药传承从娃娃抓起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昨天向大会提交建议,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觉和自信。 张伯礼说,近年来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这些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基因植入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为此,他建议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中医药读本,以多种形式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成立中医药顾问讲师团,组织中医药领域专家,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顾问讲师团,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课堂内外中医药体验活动,鼓励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兴趣小组及社团,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今晚报、中国新闻网 记者 雷风雨 李金磊) 肖胜方代表:建议未成年人刑责年龄起点下调至13周岁 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近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在其向本次全国人代会提出的建议中,他建议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的相关条文作出修改,调整中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从原来的14周岁下调为13周岁。 肖胜方建议,首先,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由原先的14周岁降低到13周岁;其次,把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修改为“已满13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降低到13周岁,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进程。”肖胜方表示,13周岁的少年基本已完成小学教育,就读初中,其已具备相当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许多未成年人12至13岁左右就身材高大,大脑发育较快。 “由于未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能通过收容教养或者经济补偿等方式予以惩罚,这样的惩处对受害人而言是不公的,这样的做法会造成未成年人有恃无恐地继续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同时也会使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从而失去法律的示警功能和威慑作用。”肖胜方称。(中国新闻网记者 唐贵江 蔡敏婕) 乞国艳代表:建议法律明确禁向未成年人售烟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肌无力科主任乞国艳两会期间计划提出《关于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控烟相关规定的议案》,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中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与电子烟,禁止在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使用电子烟等内容。(澎湃新闻) 张志勇代表:全面加强都市圈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我国产业和人口继续优势区域集中的过程中,我国的基础教育布局、发展战略面临一系列新挑战,统筹加强都市圈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随着人口自由流动和中心城市地位的加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在区域经济的首位度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都市圈中心城市统筹圈内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他建议,国家应全面加强都市圈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张志勇建议,制定都市圈城市群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标准,创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财政政策。他认为,各个都市圈、城市群应同步制定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标准,以推动劳动力和人才合理流动;应加大改革公共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加快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全面缩小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之间(东、中、西部)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差距。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 柴葳 焦以璇) 郑亚莉代表:建议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表示,国家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