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欢迎来到贵州中公国企招聘考试资料栏目,本栏目提供南方电网、铁路局、三大运营商、石化、烟草、邮政公司及其他国企招聘考试阅读资料,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20贵州国企考试时政热点:防控需依法 服务要跟上”,供各位考生阅读备考!更多相关招聘信息尽在微信公众号:gzoffcn 核心阅读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中,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力度,筑牢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着力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中,各地基层始终坚持依法防控原则,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方面都有哪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者依法行政能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法治获得感?记者邀请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茭菱派出所所长刘亚军,河北冀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单宗辉,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3位嘉宾共同探讨。 更加重视依法行政 确保决策合法合规 记者:面对疫情,坚持依法防控至关重要。基层在推进依法防控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刘亚军: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对依法办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疫情暴发初期,有些群众对疫情严重性认识不足,还像平时一样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聊天。我们赶到现场后,通过向他们讲政策、讲案例、讲后果,说服他们不要聚集,法理与情理的融合让群众对我们的执法工作更容易接受。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也有利于疫情防控。 前不久,昆明市允许餐饮单位堂食后,我们辖区内部分酒吧业主都准备恢复营业。考虑到酒吧长时间停止经营,营业手续、安全检查等可能存在风险,我们于是组织社区民警一家家现场核查,确保各家酒吧合法经营。 由于管控举措落实到位,疫情期间我们派出所实现了辖区刑事警情累计75天“零接报”,15个小区“零发案”,户政窗口暖心服务“零投诉”,疫情防控“零输入”的目标。 单宗辉:我感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政府部门更加重视依法行政,每一项疫情防控措施出台前,有关部门要做好法律咨询和“合法性审核”,确保合法合规。 1月27日,我参加了河北省律协成立的政府决策咨询组,针对政府管理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情势变更、不可抗力等法律问题做出研判,为政府依法决策及时提供法律意见。疫情期间,河北衡水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我作为政府法律顾问,提出了避免过度消毒、明确物业和志愿者职责范围等对策建议,都被写入了意见之中。 随着企业逐渐复工复产,有关部门邀请律师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法律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企业对此纷纷表示欢迎。 马怀德: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进程中,基层提供了执法上的有效手段和力量,依法行政工作功不可没。在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方面,执法者严格依法办事、履行职责、纠正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整体上看,基层执法是严格、规范的。 基层单位的执法过程同样也是普法过程,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严格执法、严格依法行政,不仅能够保障疫情防控的胜利,而且对提高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也有促进作用。通过此次疫情防控还可以看到,基层依法行政对于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法理情相统一 化解执法两难境地 记者: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时不时能听到基层一些违背法治精神的不当行为。应当如何看待这些不符合法治的行为?基层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哪些难点、瓶颈? 单宗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 层承担了大量依法防控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基层依法治理还面临不少难点,比如引发网络关注的执法过度行为等,暴露出一些基层单位执法职能定位、权责边界不清晰,以及基层单位有责无权等问题。在个别案件中,存在执法不严格、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执法人员因法律素养不足,导致执法不文明、案件事实认定不清等方面的问题。 刘亚军:执法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境地。比如,我们曾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一辆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车辆频繁行驶,引起附近居民的恐慌。我们查证后发现,这辆车最近几年一直都在昆明,车主近期也没有去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但群众的顾虑不能不考虑,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矛盾纠纷,我们最后建议车主最近一段时间先不开那辆车。 在基层工作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我体会,基层执法工作应当坚持法理情相统一,在法治框架内多想办法,既要照顾群众的情绪,也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同时还要做好解释工作,多管齐下才能把问题发现在苗头、化解在初期。 马怀德:在肯定基层依法行政卓有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个别地区、个别领域仍存在执法上的一些问题和短板。在应急状态下,存在两类执法主体:一类是政府机关,如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另一类是如居委会、物业等受政府机关授权、委托实行测体温等措施,实质上也是在实施执法行为。 现实中,一些被授权、受委托的组织分不清楚权责边界,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执法行为、需要接受相应监督,造成个别过度执法的违法事件。此外,还有个别执法人员因对法律不够了解,法治意识淡薄,出现触碰底线,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等现象,在执法过程、措施、效果上失范,造成不良影响。 疫情防控期间,也暴露出个别行政措施过度执法的问题。紧急状态下,依法行政必须遵守合理性原则、比例原则,采取的措施要与违法行为保持合理比例关系,不能因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过重处罚。 提升基层法治素养 常态化培训是关键 记者:结合疫情防控实践,如何进一步强化基层执法者法治素养,提升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刘亚军:提升基层执法者依法行政能力,需要加强日常培训、监督,建议将执法规范化作为常态化培训。要想做好执法工作,首先需要我们进行提前预判和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