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借债28亿巨额分红14亿!谁是最大受益者?中公教育直面质询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3
摘要:中公教育连续两年把可分配利润几乎全部现金分红,扩张投资却依赖大幅增加的对外借债,如此巨额分红大部分流向了哪里?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小股东? 《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浥尘 “巨额分红”,听上去,十分美妙。但如果巨额分红的同时,这家公司也在巨额举债,

中公教育连续两年把可分配利润几乎全部现金分红,扩张投资却依赖大幅增加的对外借债,如此巨额分红大部分流向了哪里?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小股东?

《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浥尘

“巨额分红”,听上去,十分美妙。但如果巨额分红的同时,这家公司也在巨额举债,你会作何感想?

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公教育,002607.SZ)业绩连续两年取得不错的增长,本是可喜之事,不过,2019年报发布后不久,该公司却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质询焦点,集中于年报的巨额现金分红方案。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中公教育2019年度的分红预案是,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4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4.8亿元,继已经完成的2018年度14.19 亿元现金分红之后,再次大比例分红。

略作数据对比可见,2018年、2019年,中公教育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23%、82%,占当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99%、97%,这意味着,此种分红方式基本上属于不留一点家底的分红。值得一提的是,分红方案落实后,包括实控人在内的前三大股东,将拿到超过11亿元现金。

然而,颇为令人关注的是,在大比例巨额分红的同时,中公教育却在巨额举债,“宁愿借钱也要分红”的操作,着实令人感到费解。

年报显示,中公教育2019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额高达28.67亿元,较年初的16.07亿元增加了12.60亿元。按中公教育解释,大幅举债是因为采取了较高比例的现金分红方式回报资本市场,同时,加快了综合学习基地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节奏。

如果目前有加快投入节奏的需要,为何要大比例分红?如此“竭泽而渔”的分红,是否符合所有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长远利益?

14.8亿分红与28.67亿短期借款

2019年中公教育年报颇为亮眼,实现营业收入91.76亿元,同比增长47.12%,净利润18.05亿元,同比增长56.52%。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公教育几乎将可分配利润全盘拿出巨额分红也引发市场热议与监管关注。

3月30日晚间,深交所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中公教育说明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的理由,方案是否将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短缺,是否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及资本支出。

年报显示,中公教育2019年度分红方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4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4.80亿元,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而在2018年,中公教育也有一笔14.19亿元的巨额现金分红。2018年、2019年,中公教育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23%、82%,占当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99%、97%。

这种几乎不留余地的分红,大部分流向了哪里?

年报显示,中公教育持有5%以上的股东分别为鲁忠芳、李永新、王振东,鲁忠芳、李永新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振东为公司董事、总经理,三人持股比例分别为41.36%、18.35%、15.61%。

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话,鲁忠芳、李永新、王振东在2019年将分别获得6.12亿元、2.72亿元、2.31亿元,三人共计可拿到现金分红11.15亿元。

这意味着,通过巨额现金分红的形式,公司现金转变成了大股东资金,大股东资金压力得到缓解,但中公教育资金状况却不容乐观。

《投资时报》研究员关注到,大比例巨额分红的同时,中公教育却在巨额举债。

年报显示,中公教育2019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额为28.67亿元,较年初的16.07亿元增加了12.60亿元,短期借款金额占总资产比例达到28.78%,较年初增加了6.6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银行短期借款增加所致”。

大幅度增加的银行借款增加了财务费用,侵蚀着中公教育的净利润。数据显示,2019年中公教育财务费用为2.04亿元,比2018年大增8181.92%,主要系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支出及收款手续费增加所致。

2019年报显示,中公教育资产负债率达到65.55%,比2018年(58.98%)增加了6.57个百分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0.75,存在不小的偿债压力。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公教育负债总额为65.2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64.22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金额为27.24亿元,货币资金不足以支付短期还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公教育并没有把利润用于归还欠款,而是进行超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分红后货币资金进一步削减至12.44亿元,减少了54.33%,超过一半的减幅将明显影响其流动性,对公司的稳健经营显然是不利的。

《投资时报》研究员留意到,在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交流平台上,有投资者问到:“为何短期借款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不知如此大的借款额度是用到何处?”

中公教育在回复时称,近年来公司采取了较高比例的现金分红方式回报资本市场,同时,为快速实现职业教育产品服务3.0版本的升级改造,公司加快了综合学习基地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节奏,持续投资未来,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公司在未采取股权类募资方式情况下,积极争取了合作银行的适量低息信贷资金用于补充投资资金。

如果说中公教育目前有加快投入节奏的需要,为何要大比例分红?如此“竭泽而渔”的分红,是否符合所有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长远利益?

深交所年报问询函部分内容

图片来源:深交所网站

不容忽视的退费风险

企查查显示,中公教育成立于1999年,2018年底借壳上市,核心业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等公职类招录考试培训。

在年报中,中公教育称,公司主要以预收学费的方式开展培训业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后将预收款项确认为收入。因为公司培训业务偏短周期、有季节性,所以预收款的产生和确认是滚动的,但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未来某个阶段的收入增长情况。

中公教育还表示,近几年年末预收款呈高增长态势,其中2018年因考试节奏变化,年末预收款仅同增13%,但全年收入同增54%。2019年末预收款同增37%,预计对2020年收入有一定支撑。

事实上,预收款不仅是支撑中公教育的营收,预收款带来的投资收益还是净利润一大来源。

据《投资时报》研究员了解,预收款从产生到确认收入通常有几个月时间的迟滞,中公教育会将其部分投入理财产品。在互动易平台上回应投资者问题时,中公教育就称,公司对预收款项及其周转进行审慎的动态管理,适当投资低风险、期限符合公司经营需求的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