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付建彬先生的介绍。下面请李培元先生宣读《“走遍保定”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行动实施方案》。 媒体席。 保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培元: 保定市“走遍保定”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行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总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聚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借势借力“三创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保定”,坚决当好首都和雄安新区的生态“护城河”。 二、目标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住初心、担起使命。结合今年全省开展的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列大走访大排查,彻底摸清全市范围内各类污染源底数,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打击一批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遗留问题,宣传一批人民群众警醒的典型案件,树立一批人民群众认可的榜样标杆,切实建立起全民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维护的大生态格局,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打一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人民战争,基本实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民心、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群众、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联防联控体系建设深入拓展的目标,确保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从基础上、根本上、源头上得到全面提升。 三、工作方法 (一)调研走访,拉网排查。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调研走访,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调研成果。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监测点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找准问题,摸清底数,深挖根源,务求实效,打好生态环境治理“主动仗”。 (二)查摆问题,强化整改。建立问题、责任、整改、效果“四个清单”,按照“不查清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的原则,立行立改、边查边改、挂账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三)深入基层,大力宣传。做到媒体宣传铺天盖地,群众活动轰轰烈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四)理清思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和各市直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监管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宣传引导机制和问责问效机制。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走访 涉气环境问题大走访十九项。一是重点区域大走访。二是涉气工业企业大走访。三是锅炉治理大走访。四是燃煤管控大走访。五是清洁取暖和散煤复燃大走访。六是餐饮油烟污染源大走访。七是成品油市场大走访。八是物流运输及柴油货车大走访。九是重点用车单位大走访。十是建筑施工工地大走访。十一是公路水利工程大走访。十二是露天矿山大走访。十三是工业料堆场大走访。十四是市政工程大走访。十五是非道路移动机械大走访。十六是烟花爆竹管控大走访。十七是秸秆、垃圾禁烧大走访。十八是散乱污企业大走访。十九是工业窑炉大走访。 涉水环境问题大走访十五项。一是全域巡河大走访。二是河道综合整治大走访。三是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大走访。四是涉水工业企业大走访。五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大走访。六是城镇污水处理大走访。七是农村生活污水大走访。八是城市黑臭水体大走访。九是农村黑臭水体大走访。十是坑塘沟渠污染源大走访。十一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走访。十二是地下水污染源大走访。十三是入河入淀入湖排污口大走访。十四是水产养殖大走访。十五是流域生态建设大走访。 涉土环境问题大走访九项。一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大走访。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大走访。三是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大走访。四是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大走访。五是生活垃圾大走访。六是危险废物大走访。七是医疗废物大走访。八是一般固废大走访。九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大走访。 (二)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 一是开展城市街道、社区、市场(马路市场)整治。二是开展农村环境面貌整治。三是开展结合区域环境整治。 (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宣传 一是开展生态文明思想宣讲。组建市、县、乡三级宣讲团,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庄,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治理知识。二是媒体宣讲。开设《环保曝光台及回音壁》、《环境质量报告》、《保定环保》专栏,、开设“环保执法进行时、书记县长谈环保、环保典型案例分析、绿色环保企业谈环保、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环保歌曲大家唱、环保铁军建设”等栏目对我市环保工作进行宣讲。三是进企业宣讲。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进行实地调研,主动服务,送政策、送法律、送标准、送技术。四是进矿山宣讲。五是进校园宣讲。六是进社区、农村宣讲。 (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大建设 一是落实党政领导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高效顺畅生态环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推行环境执法职能整合,建立综合环境执法监管体系。三是构建生态环境建设格局。四是充分调动发挥乡镇生态环境所作用。配齐配强人员和装备,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乡镇生态环境所、村级生态环保监管员的环境管理作用,切实解决环境保护“上热下冷”问题。 五、时间安排 教育实践行动于2020年3月正式启动,至2020年9月底结束,分为五个阶段。 (一)动员宣传,制定方案(2020年3月6日至3月13日)。 (二)调查摸底,掌握实情(3月14日至3月31日)。 (三)跟踪问效,整改提升(4月1日至6月30日)。 (四)复查回访,考核验收(7月1日至8月31日)。 (五)全面总结,完善机制(9月1日至9月30日)。 六、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