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最可怕的不在于资源匮乏,而是在最该开阔眼界的年龄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阶段降低了标准。 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一位毕业于北大的学生说: 在北大,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比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 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不由得也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我向他们看齐。直到现在,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也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很大进步。 世间有千万条路,要走哪一条,全权由你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