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种“桥梁”作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课题组提出了多项产业政策,研究并提出建材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管理的一揽子方案,包括结构优化、过程管控、末端治理、“散乱污”企业管理整顿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预案措施等,编写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1本,各种政策建议、指导意见20余项。 另外,课题的实施还形成了数项分析评估报告与控制技术,如《典型建材行业窑炉产排污节点分析评估报告》《典型装饰装修行业产排污节点及污染治理现状评估分析报告》《重点地区建材高温窑炉污染排放治理技术环境及经济性评估报告》《重点地区典型建材行业大气污染防控技术名录》等9项研究成果。 “一方面,通过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就能够倒逼企业不断深入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减少排放;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又遴选出建材工业中110项先进的建材行业常用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涵盖水泥、玻璃、陶瓷、砖瓦及其他建材行业,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治污减排方案。”姚燕说,“我们的研究始终重视应用性,一系列研究成果可落实到企业,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例如,课题组与京津冀“2+26”城市规模最大的两大建材集团进行技术沟通与交流,提出行业升级方案要求,以及预计排放标准提升幅度等,共同确定2017、2018、2019年金隅集团、中联集团超过10亿元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推动减排工作落地。其中,金隅集团公司2018年共计投入资金8.45亿元,完成623项目改造,2019年计划投入8.28亿元,已实现完工投入1.15亿元,涉及100余家工厂改造,已实现颗粒物减排815吨,氮氧化物减排5784吨,二氧化硫减排838吨,水泥、混凝土企业实现无组织排放全封闭管控。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秋冬季,课题组还对污染减排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了超低排放典型示范企业评估,并向企业发放示范企业标牌。“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先进的企业,号召更多的企业逐步加入超低排放的行列中来。”姚燕说。 她透露,未来中国建材总院还将持续深入开展超低排放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建材行业超低排放的技术手段和评价技术,并将新的减排技术引入建材行业;分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管理方案,以行业协会作为技术支撑,联合行业内大中型企业,积极推进行业大气污染管理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全方位推进建材领域污染减排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完善环保管理水平,建立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治理中的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将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到更大范围。 “空气污染的治理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全社会必须齐心协力,一起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才能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姚燕说,“我们愿意继续深耕建材行业,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用建材行业的绿色发展,去护卫祖国的蓝天,做出中国建材人应有的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20-03-23 第4版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