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厦门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为了生活,铤而走险 亚洲偷渡客“冒险”背后的冲动与悲情(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2
摘要:“在亚洲,偷渡人数较多、偷渡现象较为普遍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越南偷渡者大多选择前往欧洲和北美,印尼人很少偷渡欧美,其目的

“在亚洲,偷渡人数较多、偷渡现象较为普遍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越南偷渡者大多选择前往欧洲和北美,印尼人很少偷渡欧美,其目的地主要是马来西亚。

值得一提的还有印度,印度是美国近年来新增非法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就在一周多前,311名印度人被墨西哥移民局以非法入境且试图偷渡至美国为由驱逐。这群偷渡客中年龄最小(19岁)的曼迪普·辛格回忆说,他离开印度后先到厄瓜多尔,然后辗转哥伦比亚、巴拿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国来到墨西哥。

去年,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报道援引美国边境部门的数据称,“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从美墨边境偷渡进入美国”。这些偷渡客主要是来自旁遮普邦等地的贫穷乡下,他们自称是为了逃避宗教和政治迫害(旁遮普地区居民主要信仰锡克教)。

“偷渡”,离中国人越来越远

对于中国人来说,偷渡并非一个生僻词。1993年,“金色冒险”号货轮抵达美国纽约港时,船上的200多名中国人跳进海中,打算游上岸,结果有人当场被淹死。该事件使得中国偷渡客为国际瞩目。进入21世纪,2000年和2004年发生在英国的两起偷渡客悲剧都令国内震惊。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民众已不再将偷渡当作值得冒的险:一方面,国内的生活越来越好,偷渡出国是“黑身份”,未必会比现在更“滋润”;另一方面,如今私人出国门槛越来越低,即便真的想走,也大可通过合法移民、留学、劳务输出、探亲团聚等方式大大方方地走。

一位研究移民问题的中国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人向外偷渡的情况转变很大,特别是与上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偷渡比较严重的时期相比。“过去,如果一个地区偷渡的人达到一定规模,或者占总人口一定比例,公安部门会对该地区所有护照申请进行严格审查。现在护照申领已经放开,针对一个地区的严格审查也取消了,因为偷渡者越来越少。”德国移民专家韦斯特梅尔也说,中国偷渡客10多年前在欧洲每年会被发现几十人,现在几乎听不到这类事件发生。

但中国东南沿海少数地方依然有“偷渡风”,原因并非单纯的生计问题。早在清代实行“锁国体制”时,就有沿海民众为谋生计,出洋后滞留不归,这是最早见诸史册的“闽广偷渡”问题。当年的“偷渡之乡”在后来中国开埠后变成了“侨乡”,这批最早的偷渡客也奠定了沿袭至今的“传统”:成风气、重乡党。

不少来自“偷渡之乡”的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就生活水平而言,“偷渡之乡”在当地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偷渡者在“偷渡之乡”往往又是收入状况较好的家庭。在某些乡土宗族气息浓厚的地方,“很多人偷渡出去发了大财很有面子”“别人出去我们(家)没人出去会很没面子”,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郁结起“偷渡不可耻、不能偷渡才可耻”的畸形“小气场”。记者曾在温哥华一家教会碰上某偷渡客,他“偷渡三次才成功,一起偷渡的死了两个人,家里房子、田地都变现给了‘蛇头’,老婆也带着孩子跑了”。

此外,这些地方偷渡成功率的确高,且成功的偷渡客都会“报喜”。由于年深日久,偷渡“产业化”,“蛇头”门路广阔且“有头有脸”,而偷渡家庭和偷渡客也往往因为“蛇头”是“自己人”而不虞有他。

庄国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国内非法移民最多的省份是福建,主要是去美国;其次是浙江,主要前往欧洲。即使是浙江偷渡客,大多数使用的也是福建的网络途径。东北一带的偷渡者不可忽视,但其规模在福建和浙江之下。

“看待中国非法移民问题必须关注两个重要的变化趋势:首先,中国非法移民人数在2005年后显著减少;其次,中国人移民目的地从21世纪初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转向如今分流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庄国土说,中国很多移民已经有资本在发展中国家赚钱,一开始是非法滞留,时间久了再设法将身份合法化。与此同时,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中国和最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从30至40倍不断骤减。更重要的是,现在非法移民到达目的地后身份合法化的难度大增。

犹记得,10多年前从国内进入欧洲各国机场时,《环球时报》记者常看到中国乘客被当地警察在飞机出口处检查护照,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相反,欧洲媒体关注的是中国人获得欧盟20国向投资者发放的“黄金签证”话题。欧盟数据显示,过去10年,“黄金签证”项目为欧盟新增6000名公民和大约10万居民,这些人中1/3以上是中国人。

【环球时报驻越南、德国、加拿大、英国、印度特派特约记者 允煦 青木 陶短房 纪双城 胡博峰 环球时报记者 赵雨笙 单劼 丁雨晴】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