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洪卜仁曾服务于报界,对国民党腐朽统治导致的国弱民穷,深为不满,常写杂文抨击。在文化界朋友杨梦周、许虹、吴忠翰等共产党员的启发下,追求进步。1954年,国外某些别有用心的学者制造“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妄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洪卜仁连续写了《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笺证》等文章,寄给印尼华文《新报》和《新报半月刊》等报刊发表。之后,又与缅甸《人民报》驻厦门记者林麟趾合写对国民党起义将领林梦飞的访问,发表在缅甸《人民报》和印尼的《大公商报》上。1955年至1956年间,洪卜仁还在《光明日报·史学》《近代史资料》等报刊发表有关郑成功收复台湾、太平天国时期闽南小刀会起义、菲律宾华侨爱国运动等文章,这也最初奠定了洪卜仁在福建文史界的地位。 发表考证文章 还胡文虎历史清白 1992年7月,洪卜仁赴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经厦门在日留学生廖先生等人的协助,发现了日本战史档案中有关著名华侨胡文虎与东条英机谈话内容的记录,澄清了长期以来“胡文虎巴结东条英机卖国”的误传。从日本回来后,他立即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孔永松教授一起写了考证文章,发表在《抗日战争史研究》和《厦门大学学报》上。此举还胡文虎历史清白。胡文虎的女儿、著名香港企业家、国际华文报业协会领袖人物胡仙博士,如释重负地返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海外广大的客家乡亲也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发现连战祖父 “申请恢复中国国籍”档案 1994年,洪卜仁发现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台湾著名史学家、诗人连横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原始档案。 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1897年连横因其母患病在床,一家人不便离台外迁,被迫成为日本籍民。1914年初连横在北京亲至国民政府内务部,填写《申请表》,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并改名字“连雅堂”为“连横”。但是连横复籍改名的档案人们一直未曾见到。事有凑巧,1994年12月,洪卜仁赴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其间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有关台湾史料时,意外地在《内务部卷宗》中发现一袋档案封面上写着“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八个大字,凭着史学家的职业敏感,他立即调阅,打开卷宗一看,果然有连横亲笔填写的一份复籍改名申请书。洪卜仁惊喜万分,将全部档案复印带回厦门。消息一经传出,新华社记者立即采访洪卜仁,随后发布新闻。紧接着,《人民日报海外版》《福建日报》《港台信息报》都刊登此消息和部分档案影印件,台湾地区媒体及海外30多家华文报纸转载,使他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2005年5月,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特意将这份档案的复制件馈赠连战。随行的国民党女发言人郑丽文在记者招待会上郑重地说:“连主席非常感谢,感谢厦门的专家。” 链接 洪老培养的年轻人 将完成他没编完的书 大家都知道,洪老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今年,他手头正在编撰的还有数本书,包括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厦门解放70周年编撰的《厦门解放前后》,《厦门商人商事》,《厦门体育》和《图说厦门侨批》,以及为迎接金鸡百花电影节连续5届落户厦门拟再版的《厦门电影百年》。他主编的《厦门文史丛书》中,目前还缺一本讲述厦台关系的分册,老人家已经为此收集了大部分的写作资料。福建文史馆准备出版《洪卜仁文集》,可因为手头上还有这几本书的编著工作,洪老把整理自己的地方史文稿推到最后面。 上周六,随着洪老病情加重,他陷入昏迷,断断续续地清醒,但醒来第一件事,都是操心手头的工作。他叮嘱家人,一定要处理好出书事宜。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这些心愿,洪老培养的图书馆青年馆员会继续帮他完成,让他不留遗憾。 洪卜仁 他被称为厦门的“活字典”,在厦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以及地方史研究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任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市方志办副主任、市社科联副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高级顾问、厦门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等。鉴于洪卜仁长达半个世纪以来从事政协文史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995年、2009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先后两次颁予其荣誉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