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讲滨河国际新城,这个区域是经开区的心头肉,是整个郑州的心头肉,太金贵,太宝贵,在之前周四的语音直播中,三环也详细的讲解过这个区域,这个放到下期单独来讲,今天只说老经开和工业区。 04 说老经开之前,必须得讲一下经开区的历史,要不然很多事情都无法讲清楚。 经开区,全称为郑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2月获批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果你关注过其它城市,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城市都有一个叫“经开区”的地方。比如说西安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杭州经开区等等。 现在,全国一共有21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连我的老家市区都有一个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 200多个经开区成立,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珠海、厦门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什么叫经济特区,就是享有国家提供的专有福利政策的地区。 深圳特区 作为一个村小学、镇初中、县高中出来的学生,完全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国家专有福利政策”,更没有去过深圳珠海,所以当年在课本上看到这些话的时候,仅仅当做一个圈起来的“知识点”,并没有体会到文字的背后代表着多么强大的力量。 现在,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虚衔,都能让郑州人民高潮不断,刺激房价上涨,当年的一个“经济特区”该是何种的让人心潮澎湃! 历史已经证明,“经济特区”这一概念,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城市,对于国家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 所以,在1984年,又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作为“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就是曾经出现在近代史中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宁波、秦皇岛、青岛、烟台、湛江、广州、天津、连云港、南通、福州、闵行、虹桥、漕河泾。 这些城市中都设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区域:经开区。这个经开区就是一个城市的“深圳特区”。 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的经济彻底开放,不光沿海地区要开放,内陆地区也要开放,几乎在同一时间,所有的内陆二线城市,全部都有了“经开区”,专门的享有国家级、省市级利好政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更加规模化,深入化,一时间“地市级”的经开区,一下子有了新的身份,成为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截止目前,全国各个地市219个经济开发区如同历史的烙印一般,刻画着改革开放的功勋。 2018全国“经开区”排名,郑州经开区在30名开外 05 郑州经开区同样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这些不用过多的言语,看一下经开区现有的企业就知道了。 富士康、海马汽车、宇通客车、百事可乐、飞利浦、LG、日产、金龙鱼、雅士利、中铝集团…… 目前,集聚各类企业及经营主体2.4万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0家,在区内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9家、国内500强企业5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的企业16家,其中超100亿的企业8家。 宇通客车 企业来了,经济发展了,GDP上去了。但是由于当年的厂区规划、区域规划缺乏预见性,缺乏成长性,造成了很多的工厂占据了优质的地段,且短期内无法搬迁。 还拿老南岗举例,位于第五大街、经北六路的核心位置,周边却分布着郑州电缆、天冰冷饮、双塔涂料、森源电气、牧鹤饲料、联合磨具等等一大批工业厂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