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厦门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唐驳虎:武汉1000万人大检测,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5
摘要:▎ 武汉4、5月检测工作每日总图示:绿线——检测人数规模,坐标轴左轴,从1.35万增长到近150万,增加111倍,远远超出图表范围;黄线——发现无症状患者数量,坐标轴右轴,最多51人,少则5人;红线——折算每10万人

▎ 武汉4、5月检测工作每日总图示:绿线——检测人数规模,坐标轴左轴,从1.35万增长到近150万,增加111倍,远远超出图表范围;黄线——发现无症状患者数量,坐标轴右轴,最多51人,少则5人;红线——折算每10万人检出率,坐标轴右轴,最多366.77人,现已跌落至3.16人;背景灰色柱图——存量观察的无症患者,最多705人,5月12日后快速下降,现已接近270人。制图:静静

首先是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少量的症状显现者。

根据全球各疫区的抗体检测情况,我们已经知道,往往会有高达90%的人因为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在疫情爆发期没有被发现,只有10%因症状发作被主动筛查发现。

当然,无症状感染者其实大多也有过咳嗽、发热、头疼、全身乏力等不太明显的症状。

其次是这个病毒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差异性非常大。

从毫无感觉活蹦乱跳,到略有困倦不适症状,再到“针扎一般”的重感冒、肺炎体验,十来天乃至乃至更长时间才好转,以及少数人的迅速恶化重症上呼吸机抢救无效去世,都有。

这两种特点搭配起来,既能让病毒实现不知不觉的隐形传播,又能造成部分人群的杀伤。

▎ 武汉自2月21日以来存量的确诊治疗病例(红色)与医学观察的无症患者(黄色)。制图:大表哥

但更“妖”的是,因为各人免疫系统抵抗能力的些许差异,即使是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在体内被完全清除的时间也大为不同。

大部分人也许在几天内,或许在一两周内,免疫系统就能不知不觉地彻底清除病毒。

但在大规模人群样本之下,总有特例,由于各种原因,病毒与免疫系统共存的时间较长,属于“超长待机”的无症状感染者。

在2月份,最早的报道是无症状感染检测阳性的保持时间可达20天,后来出现了30多天、乃至50多天才完全转阴的报道。

不过,更长时间、更久记录总是不断被突破的,还记得上个月的海南病例吗?

1月17日就离开武汉到海南过冬的武汉媳妇,4月17日带孩子飞返已离开三个月的武汉,下飞机后直接去社区体检。

结果在海南三个月从没发作也没查出来的病毒感染,一回到武汉就查出来了。

可以推断无症状感染期超过90天,这着实令人拍案惊奇。

当然,还是那句话,个体无法代表整体。疫情的“长尾”究竟怎样,只能靠大规模检测来发现,最后完成量化评估。

因此,武汉的全民排查,对于进一步摸清和掌握疫情发展规律,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底数与消退情况,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最新认知下的感染模型

根据武汉两个多月以来持续检测的结果,我们终于可以知道:

1、传染性疫情结束后第一个月,仍残存的无症状感染者,占历史总感染者的比例大约还有5%。

若历史总感染率约3.5%,这意味着每10万人中有约170人。

2、传染性疫情结束后第二个月,仍残存的无症状感染者,占历史总感染者的比例大约还有1.2%。

若历史总感染率约3.5%,这意味着每10万人中有约42人。

3、传染性疫情结束后第三个月,仍残存的无症状感染者,占历史总感染者的比例将降入0.2%以下。

武汉正在做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把这最后的0.2%,每10万人中的7个人、乃至3个人,也最大限度地找出来,及时发现和管理。

而这个无症状感染消退模型的判明,也是武汉为全球疫情研究的重要贡献。

总的趋势是,虽然新冠病毒的消退也很“妖”,时间拖延很长。

但残存的少数无症状人群中,病毒残存感染和传播也会越来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症状感染者终会自愈。

在武汉全民普查的背景下,武汉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倒是从600多人已经下降到了270多人,有望最终实现彻底“清零”。

这,就是全民核酸检测所揭示的事实。

全民测核酸的社会效果

另外,武汉的全民普筛远不单纯是公共卫生研究、乃至防控措施的问题,实际上更是社会信心的问题。

5月5~10日当地社区发现的一组社区聚集性疫情,有数位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患者,在社会上引发了担忧。

尽管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很快就被隔离治疗,并迅速对周边展开大规模普查——

先是本小区4000~5000人,而后迅速扩展至周边5~6万人,并未继续发现病毒继续扩散的情况,表明传染链迅速得到控制,疫情防控体系迅捷有效。

但这还是在武汉本地,乃至其他省市重新引发了一定的恐惧和偏见,社会担心疫情二次暴发的可能。

▎ 疫情之后的解放大道商圈。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即使没有这次“小爆发”,武汉的信心也明显不如全国。一个可供比照的量化数据,就是医院的“复工率”:

在3月20日,全国总体医疗服务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

到5月16日,全国医疗服务的状况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部分地区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恢复。

而在武汉,到4月底的官方统计,已恢复开放的69家医院核定床位数为59120张,实际收治非新冠患者28849人,核定床位使用率只有48.8%,不到一半。

到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门诊量才恢复60%,住院病人数量恢复50%。明显落后于全国。

▎4月29日的光谷步行街。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全员检测就是揭示武汉目前的真实情况,至少大幅减轻武汉市民的顾虑,让大家放心上街,敢于消费,有利于商业服务业的复苏,增强城市活力。

从1月疫情爆发到现在,核酸检测的成本费用不断降低。最初一份试剂最少要180元,好一点的要270~300元。加上检测人工仪器成本,费用要超过400元。

后来,湖北通过政府大规模集中采购,把核酸检测试剂每份降低到了16.78-24.99元,不到原来的1/10。毕竟试剂本来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东西,一家公司的日生产量就可以轻松超过200万份。

核酸检测项目的主要成本,还在于人工采样、实验室扩增操作、测试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高昂设备的折旧费用上。

从5月16日起,湖北再次下调检测自费核酸检测医保核算价格,核酸检测项目从180元降低为132元,抗体检测从50元降低为40元。

再虑政府的补贴费用、组织成本,武汉这次千万人口全民普查,估计耗资在20亿元左右。

▎4月29日的光谷步行街。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虽然耗资不菲,但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将远大于付出。

武汉2019年第三产业GDP为9855.34亿元,每天就是27亿。商业服务业萧条,带来的损失远大于20亿元。

总之,全民核酸检测,是武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又一次“出发”,是更精准深入地实施疫情防控,也是给社会注入更多的复工复产信心。

▎武汉居民展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但是,这些信心更多还是托付给武汉市民的。

近日上海、浙江、海南均发现了来自武汉或湖北的无症状感染者,甚至是确诊患者。如昨天(22日周五),厦门又发现一例。

而且有的确诊患者还是在武汉做了核酸检测显示阴性之后,离开武汉到达外地却又转为确诊的。

这在全国范围再度引发了一些担忧,究竟武汉的大规模筛查有没有效果?“武汉人民放心了”,“全国人民放不放心”?

如何更全面评估以武汉为中心的无症状群体的传染可能性,真正能让全国人民放心?这是下一篇文章要分析的内容。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