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亦是周玉梅所拥有的。1984年出生的她,因为贫困,曾多次面临辍学。“11岁那年暑假,因为交不起学费,我就去外面餐厅洗碗挣钱。”她说,“开学后学校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回去,说有人想要资助我,是广东顺德的一位企业家。我当时很感动,回到学校更珍惜读书的日子。”然而,她依然需要每天放学后去山里捡柴火、拔药草,拿到市场上卖,勉强维持生活。 上中学后,由于家庭困难,她又一次面临辍学。“当时一家五口人,就挤在茅草屋里,我也不好意思和家人提学费的事。” 这一次,她又得到了好心人帮助:一位来自江苏无锡的公务员决定资助她,寄来400元。“我不认识他,就给他写信,说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他。他回信说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了也去帮助别人。”周玉梅说。“他对我影响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做起了公益。” 2002年,周玉梅读完高中后独自一人去上海打工。经历了工地搬砖、仓库看货后,周玉梅最终在一家塑胶制品公司落了脚。从一线的操作工到公司副总,这个过程她只用了八年。 工作之余,她一有时间就召集大家参加公益活动。利用周末,她还经常把上海的好心人带到金寨帮助当地的孩子,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 2007年,在一个金寨的校友QQ群里,大家发起倡议为家乡的孩子们捐款。23岁的周玉梅也捐出了人生第一笔助学金:200元。 2015年,她放弃在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金寨,加入安徽首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如今她的团队已帮扶数千名家庭困难的孩子,自己还收养了一名女童。“小时候,我常常坐在山头望着远方,想着哪一天能走出去。现在走出去了,我却又回来了。”她说。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让希望的巨浪不断增长 【希望工程更像是一场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启蒙,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苏明娟助学基金……更多社会公益力量向教育乃至更多领域聚集】 “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这是退休教师周火生到访金寨县希望小学后在日记里写下的话,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周火生先后百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对这里的学生进行帮扶,还带动了一批爱心人士加入。 “希望之火”,30年生生不息。 从捐钱捐物建学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上学”,到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帮助孩子“上好学”,再到通过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学得好”,伴随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理念转变,公益也开始从“捐赠”走向“赋能”。 从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到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再到脱贫攻坚中保障义务教育在内的“三不愁两保障”……中国的教育政策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希望工程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将“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以来,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开展“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10万+行动”,将“三区三州”等重点扶贫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主要资助对象。 “希望工程实施之初解决的是家庭非常困难的孩子入学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弥补了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现在,随着政府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强以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受捐助学生的范围早已不断扩大,帮扶政策也越来越普惠。”金寨县希望小学现任校长江淮说。 在苏明娟、周玉梅等人看来,希望工程更像是一场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启蒙。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苏明娟助学基金、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星创公益基金会……更多社会公益力量向教育乃至更多领域聚集。 聚沙成塔,积水成海。2019年,教育部宣布,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的希望工程如何转型,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助力,是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不久前,浙江省星创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蒲宏昌再一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这个四川人自打一年前接触了公益,便成了大别山的老朋友。他和校长江淮谈了很久,计划再挑选几个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参加第二批北京夏令营。上一批留守儿童在北京逛了故宫、吃了烤鸭,也看到了山外的世界,“而这一次我们想让陪伴更持久一点。” 如今,在一所所希望小学里,孩子们已经有了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蒲宏昌等公益者也同时期待,孩子们有追求自我、实现梦想的可能,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今年二年级的杨子涵坐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明亮的教室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课堂上播放的动画视频。刚刚结束网课复学的他,还在适应重返课堂的感觉,让他高兴的是,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奔跑在操场上。他期待,书法、象棋等各种兴趣课程能尽快恢复。 “小时候我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县城,但现在学生的活动版图被大大扩展了,山里的孩子也有去过上海、北京的,还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研学活动。”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毕业后又重返这里任教的徐俊峰,看着母校有了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等功能室,还组建了书法、美术、葫芦丝、摄影、足球、篮球等兴趣小组,并随着校园网络全覆盖、“班班通”全覆盖,一步步成长为现代化的智慧校园。 “随着软硬件跟进,希望小学发展将与城市学校并无二致。”金寨县希望小学校园一隅,有一方希望工程的雕塑,蓝色的心形海浪托起一轮红色太阳。校长江淮相信,太阳照耀之下,希望的巨浪会持续增长。(记者周畅、吴慧珺、陈诺、刘方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