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厦门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开工潮即将开启 口罩断供迷局正式被揭开(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10
摘要:从口罩用料来看,医疗用口罩一般为多层结构,原料以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简称“PP”)为主。目前国内高熔指纤维生产企业共31家,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只,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

  从口罩用料来看,医疗用口罩一般为多层结构,原料以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简称“PP”)为主。目前国内高熔指纤维生产企业共31家,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只,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只能是20到25万只。作为口罩的上游,这个材料主要由包括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卫星能源等公司供应,相对充足。

  然而,作为产业链中上游的滤材生产企业却相对较少,且产能不足。凤凰网财经不完全统计,公开报道中宣布开工的滤材公司不到10家,包括欣龙控股、泰达股份、洁特生物、金海环境、亿茂滤材、中瑞环保、俊富公司、再升科技等公司。

  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还并非是口罩滤材。比如泰达洁净口罩过滤材料的2018年销售收入为2972.36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1.24%,占泰达股份营业收入比重较小,仅为0.15%。

  洁特生物更是出现“口罩乌龙订单事件”。董事长袁建华在1月22日挂牌仪式中“吹牛”公司要紧急生产1000万个口罩,并表示刚接到广州市相关部门的200万个口罩订单。但很快公司澄清,由于原材料储备不足,难以完成200万个口罩的供货。

  洁特生物的口罩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占比并不高而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一些公司甚至不惜紧急调整生产线来生产过滤材料。比如金海环境召回绍兴地区的员工回厂,并24小时进行生产,将生产过滤材料生产线转为生产用于N95口罩的过滤材料。公司称,过滤材料业务占比预计不到10%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滤材相关上市公司,股票都遭到了爆炒。

  未来是否会有风险?是否产能过剩?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给了回应,“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03

  经销商:有货也不敢进 怕被举报

  “之前N95口罩进货后放过期了也没人买,现在有钱也拿不到货。”一位药店老板说道。

  “一罩难求”成了这个春节最真实的写照。买口罩变成了摇车牌号,买上口罩像中了彩票,一次性口罩反反复复用一周……

  “我们科室收诊的都是确证病人。医院会尽量保证每人一天一套,如果缺东西会用其它东西替代。为了省口罩和防护服,我们一待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因为换了就没有了。”一位协和医院护士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张弘是一个老北京,做了几十年的药店生意。他的药店在大年三十那天就没有口罩库存了,至今也没拿到货。“我此前库存一两百包(每包20个薄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但两天就卖空了,在疫情之前,每天只能卖8包左右。”

  张弘后悔当初没给自己多留几袋口罩,导致留给员工的口罩都不够了。为了节约仅剩的三包口罩,张弘将春节值班员工从四位减少到一位。“能节约点就节约点,我现在也尽量少出门。”

  另一位口罩批发商告诉凤凰网财经,“此前进货的那家仙桃口罩厂停产了,自己手里也断货了,一个库存都没了,现在只能关在家里不出门。”

  当口罩成了全民“必需品”,价格自然“一浪更比一浪高”。“一次性口罩从过去每包(10个)2元涨到了每包36元。N95口罩基本半个小时一个价。”张弘说道。

  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罩难求”。凤凰网财经了解到,包括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地部分城市口罩已经脱销了,且“一天一个价”。比如巴黎,此前50只装的FFP(欧版)口罩价格从每盒15欧元涨到了近200欧元(约人民币1500元),100只装的一次性口罩从每盒20欧元涨到了100欧元(约人民币767元)。

  厦门更是实施“摇号买口罩”。

  据《厦门日报》消息,厦门自1月29日起实行“口罩预约登记”制度。厦门户籍市民或在厦门缴纳社保的人员只需进入“i厦门”微信公众号,点击口罩预约,即可在线登记,摇号购买。

  “大理请把物资还给重庆”上了热搜。一批发往重庆的9件口罩,被大理政府紧急征用。重庆曾发函要求索回物资,但口罩已发放无法追回。

  近期,湖北又有多家医院口罩等物资告急,库存显示为“0”,医务人员“紧衣缩食”。

  戏剧的是,就在全民都在寻口罩时,凤凰网财经发现了一个怪象,一些能拿到货的商家反而“蹑手蹑脚”了。

  “即使能拿到货,现在也不敢进货。价格太高了,风险太大了,怕被举报了。”张弘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包括北京、湖北、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深圳、四川、重庆、天津等近20个省份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医疗用品与药品价格提醒告诫书,严禁相关经营者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推动口罩等医用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将予以公开曝光。

  2月4日,北京就查获一起了贩卖假口罩案,其中包含9001型号(无空气阀)和9002V型号(有空气阀)口罩共2万多只假冒3M口罩。

  “确实有很多发‘国难财’的,我们本地一家店卖的口罩轻轻一撕就坏了,还卖3块钱一只,后面就被举报了。”山东一家药店老板说道。

  不过,这也让多个经销商更加忐忑,担心被“错杀”,所以,他们选择了“按兵不动”。

  “一般厂商都不会给发票,他们也知道卖得贵,不敢担风险。但是我们药店要开发票,万一居民拿着发票举报了,那可是要赔很多钱呀,所以,还是不卖了。”张弘说道。

  另一家药店老板说道,“有渠道能拿到一次性医用口罩,每只5块钱。拿货已经很高了,加之物流只有顺丰送货,只能卖高价,不能卖个口罩亏了吧?”

  什么时候不再“一罩难求”?

  一位经销商说道,“别着急,再等等,等口罩不再是必需品。”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