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号,全国将迎来开工潮。 一场浩浩荡荡的人类大迁徙后,上班族将走出“隔离温室”,走向拥挤的街道,挤进人满为患的地铁,踏入人群聚集的办公室,排队吃食堂大锅饭……上班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没有口罩的“我”怎么办? “裸奔”的上班族,谁又能“罩”你?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60%,在疫情未发生之时,中国口罩最高日产为2000多万只。 然而,当口罩成了必需品,甚至奢侈品,口罩王国,也“一罩难求”。湖北多家医院口罩等物资库存为“0”,口罩经销商因没口罩不敢出门,有人一次性口罩用一周舍不得扔,协和医院护士为省物资六小时不吃不喝,国外十天三国只买到一只口罩,一批发往重庆的9件口罩被大理“截胡”上了热搜,厦门买口罩先摇号…… 一个冷门行业急需“复苏”,当下却面临着“产业之困—— 口罩厂商:封城后,原材料进不去,最缺滤材,复工率不到40%,三倍工资都招不到人;原料公司:核心滤材产能严重不足,业务少股票却爆炒,订单已排到3月;经销商:手里早没口罩存货,物流贵,成本高,能进到货也不敢卖,担心被举报…… 01 口罩厂商:花五倍工资招人 “工人都在被隔离,只能招一些附近的居民来干活,开工率不足30%-40%。”一家湖北仙桃的口罩厂商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湖北省仙桃市,距离武汉不到一百公里,被称为“无纺布之乡”,拥有全国近50%的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能力,也是湖北省口罩的主要生产地和供给地。此前,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还亲自去仙桃现场办公,指挥口罩生产。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口罩之都”却遭遇了复产困境。 继1月23日,武汉封城后不到一天,仙桃等六座武汉周边的城市也宣布“封城”。由于口罩需求量激增,春节前,仙桃一些口罩企业提前复工。然而,封城的情况下,产业链艰难运转。 “封城了,我们更买不到原材料,招不到工人,生产了也运不出去。”仙桃口罩厂商李东(化名)说道。 李东提到,目前原材料最缺的是口罩的过滤材料,但仙桃本地生产滤材的企业只有几家,平时,滤材需求并不大,企业一般存货不多。“外面的原材料也运不进来,供应量不够,我们就断断续续生产,有材料了就产。” 除了原材料,让李东一筹莫展的还有招工难题。 “仙桃是疫情重灾区,给三倍工资,工人都不一定来。目前,我们工人工资每天不低于500元,而以前同样岗位只要100元,一些技术岗位工资甚至上千。”李东说道。“我自己也不去工厂,在家隔离。” 多位厂商均反映,由于招不到工,买不到原材料,工厂复产量不足疫情前的一半。“工人一般每天的工作15个小时以上,即使这样,产量也提不上来。”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3日,中国经营范围含“口罩”“呼吸防护”的企业共有16582家,涉及上市公司11家。16582家口罩商中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医用口罩企业数量仅633家。1万多家口罩厂商中有97家注册地位于湖北仙桃,其中明确经营范围含生产医用口罩企业数量仅5家。此前王晓东也透露,仙桃仅有两家企业生产美国标准的医用防护服。 即使是口罩生产大国,医用口罩却非常匮乏。工信部此前表示,中国口罩产量达到一天1000万只以上,但医用口罩产能每天只有60万只。 凤凰网财经还了解到,为了保证口罩质量和控制价格,近期,当地政府已关停了多个民用口罩厂和不达标、生产三无产品、假口罩的厂商,多家口罩厂商还收到了处罚罚单。 仙桃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发文称,1月28日,为开展防护用品质量安全检查,保障口罩和防护服正常生产,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班子成员牵头,分为10个检查组,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对全市无纺布企业及有关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 2月2日,仙桃市疫情指挥部发文通告。通告称,要加强市场监管,从严查处违法。要对通过巡查、检查、举报投诉等各类渠道发现的违法行为,要迅速组织力量从快从严从重查处,涉案产品一律依法扣留。 风险太大,一抓重罚,一些民用口罩厂也打了“退堂鼓”,“人工、材料也贵,价格透明化了,也赚不到什么钱。” 也有民用口罩厂商质疑政策“一刀切”了。“民用确实达不到医用的防菌标准,但也不能说是‘假口罩’,只是一些人拿到药店去卖,误以为是医用口罩了,但其实超市可以正常销售,也不会被查。目前医用口罩紧缺,民用口罩可以部分替代,我们自己就戴民用口罩。”一位被关停的民用口罩商说道。 多位口罩厂商还向凤凰网财经透露,目前全国大型的医用口罩商和一些民用口罩厂商都由政府主导生产、采购和配送,销售环节基本由政府统一调配。“优先湖北,其次是调配供应本地。所以批发商进不到货,普通人更难买。” “政府会每天下达指标和任务,每天数量都在变化,我们只负责生产。”一位仙桃的医用口罩厂商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政府统一收购利差多少?该位医用口罩厂商并未透露。 “除了政府调配,一些厂商还会私下存些货,自己高价卖出去。”一位厂商说道。 02 原材料公司:订单已排到3月中旬 “缺滤材。”这是口罩厂商复产后的共同心病。 滤材是口罩核心材料中的核心。N95、医用外科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全国各地多家滤材生产公司已紧急召回员工,进行口罩滤材复产,有的工厂甚至在春节前就接到通知复工。 “公司取消了部分员工的春节假期,所有口罩滤材生产线都已复工,24小时运行。材料生产完后,由政府统一调配。”一家滤材公司厂商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不过,滤材公司同样面临着招工难问题。 “我们虽然开三倍工资,但很多员工都被隔离在家,各地封路,工人买不到返程票,完全复工很难。”塑料厂公司管理人员杨力(化名)说道。 为了复产,杨力挨个给工人打电话,但最终确认能返程的员工不到30人。无奈,他只有临时外聘本地员工。 另一家滤材公司老板也提到,工人远远不够,电话被打爆,接到的滤材订单已排到3月中旬。“因为产量有限,公司一般优先给政府采购单位。” 需求的增加、人工成本高企直接造成了口罩原材料的暴涨。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普通口罩滤材价格已经从过去的3万多每根涨到了8万多,至少翻了一倍,有些材质甚至翻了三四倍。 为何过滤材料成了最紧缺的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