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后,荆楚盛夏,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作出更为深思熟虑的论断:“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6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闯关夺隘、纵深推进,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正是关键一环。 改革进入新阶段,再启新局的动力何来? 投石问路、逆水行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要始终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 2014年4月,中国经济遭遇“倒春寒”的消息伴着质疑的杂音传入中南海。 纵观全球,世界经济仍在动荡调整;审视国内,“三期叠加”加剧下行压力。是延缓改革步伐还是推迟转型升级目标? 当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出发,首次提出“新常态”的重大论断。 自此,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大逻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01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透过血与火映照的历史镜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离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有多远? 历时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上海岛、踏边关、走戈壁、看哨所、进战车、登战机,走访690多个军地单位,召开800多个座谈会、论证会,修改完善改革强军方案150多次……改革“如旱天惊雷”,人民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 问题是改革的对象,解决问题则是改革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度警觉党内思想滑坡、信仰缺失、腐败频发等现象,深刻分析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向全党发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警告。 总书记将全面从严治党摆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带领全党开启了一场浴火重生的革命性锻造。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双重责任制、加强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加大追逃追赃工作统筹协调力度……一批“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硬招实招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党心民心空前提振。 改革复杂敏感,如何做好统筹谋划的大文章? 做好改革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40多次中央深改组、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300多个重点改革任务,出台1600多项改革举措。 “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顽疾必须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不能走。从每次中央深改组、中央深改委会议的新闻发布中,人们往往能读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 既审议具体的改革方案,又对当前改革最紧迫任务、面临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问题提出要求,既聚焦改革内容,又强调改革方法,体现了战略和战术的高度统一。 ——改革的辩证法体现在局部与全局的深刻把握中。 初冬时节,沿长江而行,目之所及,绿意萦绕。 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这条流经11省市的中华母亲河曾因乱砍滥伐、无序排污伤痕累累,更因拦水筑坝、截江断流的水权之争欲哭无泪。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长江上游的重庆和中游的武汉召开两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抓思想观念转变、抓体制机制变革入手,为当前和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如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应时而变,因势利导。既鼓励创新,又宽容失败;既从机制上激励,又从考核上约束;既与法治相向而行,又与发展相辅相成……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广泛调研中科学研判,在深入思考中谋篇布局。 ——改革的辩证法体现在顶层设计和基层试点的科学运用中。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试点既是改革开放重要任务,又是改革开放重要方法。 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先行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33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开展三江源、祁连山、大熊猫、东北虎豹等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在京中央机关开展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改革试点……一块块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灌注党中央谋划长远的智慧之泉。 浙江“最多跑一次”经验、海南和宁夏“多规合一”实践、福建三明“三医”联动改革、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探索……一个个不断涌现的基层创新,激荡新时代最活跃的改革因子。 地方改革试点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中央层面得到有力支持、及时总结、广泛推行。 改革千头万绪,如何下好破局开路的先手棋? 抓准改革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需要整体推进,但不能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2015年伊始,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抛出这样的问题:中国领导人早就想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在2015年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吗? 当年8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摆放在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案头。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也是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篇破题、亮明立场、划出底线。 既保增长、又促活力,党中央牢牢把握改革方向、力度、节奏,制定“1+N”的政策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资本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国产大飞机C919、北斗卫星系统、“复兴号”动车组……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征途上,国资国企扛起排头兵大旗。 瞄准重点领域,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关键环节,则落一子而满盘活—— 以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龙头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释放农村活力; 以“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中心推动产权保护制度改革,为创业投资吃下定心丸; 以足球管理体制方面为切口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 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支点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夯实法治中国根基; 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