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方面,对标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六最”要求,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列入“五比五晒”的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落实项目审批“周末预约无休、窗口无否决权”“妈妈式”服务等服务机制,采取并联审批、容缺预审等方式,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围绕《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五市关于加快推进协作区建设的意见》中确定的16个方面的主要方向和领域,积极推动与协同区各兄弟县(市、区),特别是与集美区建立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关系。鼓励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对接、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 生态环境高颜值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生命线,让清流真正成为“山好水好”的“山区明珠”。 清流森林覆盖率达78.7%,位居全省前列,这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必须守护的底线。 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一批超低排放改造及环保提升项目,加强城区扬尘污染管控,严格渣土车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区空气质量;突出水体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河长制”,加强流域源头保护,重点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村及小流域水环境整治,持续提升清流水体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坚持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有效利用相结合,并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持续打造清洁家园,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回收体系,加快推进县第二垃圾处理厂建设,争取早日投入运营。 民生幸福高指数 脱贫攻坚是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近3年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已有12个贫困村、12个空壳村实现脱贫摘帽,1112户、3399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033%以下。 民生事业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补短板力度,着力解决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教育方面,2017年清流县教育民生项目计划总投资1.72亿元,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数1000多个。“全面改薄”五年规划总投入4385万元,包含校舍建设规划项目12个,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设备购置规划项目10个。同时,加快实施城区第三小学、城区第三幼儿园、清流县龙津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医疗方面,清流县对18个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医疗资源县乡村一体化“八统一”管理,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建设,两年来,该县已完成嵩口范元村、嵩溪伍家坊村等31个村卫生所新建和改造,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疾控卫生监督综合楼和温郊、里田卫生院及中医院改造工程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实施县总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精神科病房等项目,实施三大“优秀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落实山区医疗卫生人才政策等措施,进一步扩充薄弱学科医学人才资源,着力解决基层力量不足、专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养老方面,实施《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里山耘居康养旅游度假等项目建设,健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合作机制,着力解决供需失衡、医养融合不深等问题。 就业方面,加大县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十百千”创业创新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 社会保障方面,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记者 吴火招 摄影 陈汝辉) 原标题:攻坚突破,高质量发展不停歇——清流县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展侧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