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vindYelery表示,中国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成本确实造成一些制造业外迁。这也意味着,更具技能的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在自动化、科技等领域拥有大量的熟练劳动力,任何希望在这些领域发展的外国公司都很容易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劳动力。 调整供应链“天平” 麻省理工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郭杰群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在较长时间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制造大国地位不会被撼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近乎完整的工业体系及其所展示的庞大的供应链能力。 “任何商品都处于供应链之中,需要原材料和供应商。不论是从降成本还是增盈利角度,供应链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庞大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使得生产商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时间或资金成本获取所需生成原料。任何企业外迁他国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重新调整供应链的难题。”郭杰群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一个案例具有典型意义:纺织品服装并不在美国对华关税清单中,但今年中国该类商品对美市场份额却在下跌,实际上,这几年来都一直维持着下跌的趋势;相反,处于美国对华关税清单中的电机设备却仍在增长。特意的人为关税政策虽然的确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对一个特定产品的影响关键还在于该产品的供应链结构。 郭杰群表示,就低附加值的纺织品服装来说,虽然中国原来的出口份额被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东南亚国家所替代,但该类商品中所依赖的部分上游原料,如专用纺织面料的对外出口却在增加。原因就在于东南亚国家的供应链能力远没有中国完善,他们在增加低附加值商品的同时,仍然需要中国提供特定原材料。换一句话来说,贸易战的一个好的结果是倒逼中国在产品价值链中上行。 “反过来看,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中国也离不开他国。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持续也终将引起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虽然说,短时间里,大家都因此而受损,但天平在持续的压力下还是会发生改变。”郭杰群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