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消息,今年5月,我国新增三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单位:西汉帝陵、唐帝陵、石峁遗址。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还批复同意,将“万里茶道”“济南泉·城文化景观”“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等列入世遗预备名单。截至目前,进入预备名单的有60余处。 据悉,一项遗产要申遗,应该首先列入缔约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并需要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至少一年,方有资格正式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我国将重点推进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为古泉州(刺桐)史迹。古泉州(刺桐)史迹,是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包括万寿塔、石湖码头、伊斯兰教圣墓、德济门遗址等16个遗产点,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见证了“刺桐”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地位。 ■ 链接 中国55处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37处 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颐和园、大足石刻、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元上都遗址、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土司遗址、鼓浪屿、良渚古城遗址、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花山岩画 自然遗产14处 黄龙、九寨沟、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中国丹霞、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神农架、可可西里、梵净山、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吴娇颖 实习生 陈美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