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泉州申遗侧记:呵护古泉州刺桐的千年印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7
摘要:原标题:泉州申遗侧记:呵护古泉州刺桐的千年印记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白旸):今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原标题:泉州申遗侧记:呵护古泉州刺桐的千年印记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白旸):今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什么价值,其文物保护工作又有哪些特色?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存在着一个跨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辽阔海域,连接着沿岸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航运和贸易,架设起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这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正是这条线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泉州,古称刺桐,宋元时期成为中国海上贸易的第一大港口。彼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泉州,在其游记中写下:“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指的便是在宋元这般繁盛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遗址。

  泉州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介绍说,此次申遗,共有16个遗产点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其中有儒家的文庙、最大的道家鼻祖老君岩造像、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还有世界上已经寻不到踪迹的摩尼教的遗址,这些遗址都是东西方文化在泉州融合碰撞的历史印记。李国宏说:“泉州就是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你能说出来的很多世界上的宗教、思想曾经都在泉州这个古老的城市中有它的一席之地。这就是对话,这就是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公约》)中规定,世界遗产必须对全人类具备普遍价值。在泉州一个个摸得着看得到的古迹背后,是不同文明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多元效应,这就是泉州最明显和突出的普遍价值。

  据介绍,这16个遗产点大多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岁月的侵蚀毫不留情,因此遗迹的保护工作也必不可缺。《世界遗产公约》明确要求缔约国应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以赴保护遗产。在中国许多文物专家眼中,泉州“在古迹文化保护上做得不错”,对此,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很自豪。郑国珍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泉州人民没有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没有因为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而损害这些遗址,或者影响环境风貌。过了二十几年以后,让再次来到泉州的专家们站在遗址前,感到无比震撼。”

  郑国珍局长介绍说,1989年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海上丝绸之路”十年综合项目考察点。1991年,考察队抵达泉州后渚港,进行了为期5天的综合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推动泉州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按照文物修复的原则对各遗产点展开系统的保护工作。而此次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泉州对所有入选的遗产点又进行了一次集中修缮。郑国珍说:“泉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都非常关注保护,相继颁布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管理条例》、《“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从法律层面上加强保护。与此同时,集中邀请了国内顶尖的保护规划设计院校、专家,制定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规划、具体实施方案。”

  泉州石狮市博物馆此次负责16个遗产点中“六胜塔”和“万寿塔”的修缮工作。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认为,除了不改变文物现状,保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修缮和文物保护过程中尽量减小干预的文物修复原则外,最重要的是有感情。

  李国宏说:“你对文物有感情,你对文化有感情,你对历史有感情,你在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守规矩,实事求是。你呵护的不(只)是一块石头、一块砖头,你在呵护的是有文化内涵的,甚至可以跟你情感上有交流的一个物件、一段历史。”

  在泉州,古遗迹本身的意义深入城市的骨髓,折射出每一个泉州人与生俱来的文化精神。所以,在这里古迹保护有一个特点——民众参与度高。姜玉荣就是这样一位普通民众。他喜爱传统古街区和古村落,尤其是传统古厝中的石刻家训,于是常背着相机去采风,用镜头记录文化遗存。后来,为了更接近实物,他自学了石刻拓片。八年间,他走访了200多座古厝,拓下500多件石刻家训、门联。

  姜玉荣说:“哪个村子哪个古厝有这些石刻,基本上我心里都清楚。边弄边学,学习了很多。陆续做下来,乐趣在里面,对我帮助也很大。做拓印,很深刻地感觉当时石匠刻字时的工匠精神,以前的人做事真的很认真,制作拓片的过程也像是和他们的一种交流。”

  和姜玉荣聊他的石刻拓片,你能感受到他对这些古迹、遗产怀有的那份珍视和朴素感情。

  在李国宏眼里,这种感情最为可贵,而这种感情体现出的不仅是闽南人对古迹文物的热爱,更折射出海洋文化在此地的积淀。

  李国宏表示,“我们说保护文物,保护的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实物背后,我们也在用心呵护那个触摸不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精神上的东西。闽南人那种开拓的精神、拼搏的精神、永不言败的精神,就是海洋文明熏陶和海丝文化积淀最精髓的地方。”

  带着这份情感,泉州的文物保护有了温度和力度,整体工作也越做越顺畅,越做越系统。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说:“以前,倾向于文物单品的保护,现在进入整体的保护;以前关注本体的技术的保护,现在更关注除开技术本体之外的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的监测和相关资料的积累;以前可能就保护而保护,现在会善于总结历史的保护经验,以及我们从中获得的科学资料,把它变成书、形成科研成果,能够指导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保护工作。”

  此次申遗,泉州的文物保护工作势必会走向新的高度。郑局长说,申遗成功是泉州人的期盼,但申遗并不是目的。郑国珍说,“申遗是我们把自己的思维观念、管理模式、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形式,也是与国际社会共同守护人类共有文化遗产的一种责任、一种意识。通过这次以及二十几年来的保护,可以自豪地说,世界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理念、方法,在泉州已经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