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产业、城市、生态、民生等展开布局 泉州坚持高质量发展 落实赶超目标 □记者蔡紫旻 奋斗总目标 到2020年,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赶超目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传统、重化、高新“三大板块”成形成势,初步形成“1234”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市GDP达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 “两江一湾”城市中心展示面规模持续扩大,“山水田园城市”初步建成,城市品质、能级和特色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主要民生指标力争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振奋爱拼敢赢精气神 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 振奋爱拼敢赢精气神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作答好时代命题决战高质量赶超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9月30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号召全市上下振奋爱拼敢赢精气神,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再创泉州改革发展新辉煌。
连日来,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更加坚定信心,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部署,奋笔作答好时代命题,决战决胜高质量赶超。 □记者陈林森林书修 当好参谋助手 融入协同发展 高质量赶超冲锋号吹响,各级各部门奋勇争先。 3、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院一策”促进 产学研向深度融合 泉州网10月8日讯(记者王树帆)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我市创新改革先行效应彰显。 目前已出台以建设示范区为核心的“1+16”政策体系,推出40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首批6项举措向全省推广。 其中,我市在全省首创的“一院一策”引进高校院所模式收效明显,目前引进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深耕科技研发,有的成果在向产业转化方面收获颇丰,有效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4、泉州“一院一策”收效明显 促进产学研向深度融合 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院一策”促进产学研向深度融合本报讯(记者王树帆)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泉州市创新改革先行效应彰显。 目前已出台以建设示范区为核心的“1+16”政策体系,推出40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首批6项举措向全省推广。 其中,我市在全省首创的“一院一策”引进高校院所模式收效明显,目前引进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深耕科技研发,有的成果在向产业转化方面收获颇丰,有效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5、围绕产业城市生态民生等展开布局 泉州推动落实赶超目标 □记者蔡紫旻奋斗总目标到2020年,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赶超目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传统、重化、高新“三大板块”成形成势,初步形成“1234”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市GDP达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 “两江一湾”城市中心展示面规模持续扩大,“山水田园城市”初步建成,城市品质、能级和特色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主要民生指标力争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6、“放管服”如何改? 欢迎你来说! 《改革:直通“放管服”》活动启动 去年,《泉州晚报》联合泉州市编办(审改办)启动“行政审批·我来说改革”活动,征集到各类好意见、好建议,推动一批审批事项不断改进和完善。 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改革相关政策措施和便民惠民政策,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今年,《泉州晚报》联合市编办(审改办)继续搭建平台,开通《改革:直通“放管服”》栏目,将通过“部门谈”“企业群众提”“社会评”等各种方式,对我市行政审批便民化改革相关政策、便民化改革的推进情况、改革优秀成果案例等方面进行解读,扩大群众知晓度,与市民朋友一起推动“放管服”工作进一步发展。 此外,栏目还将继续开启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征集群众和企业在行政审批服务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