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偏村种植成片格桑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花海。(陈起拓 摄) 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垒砌花墙、栽树种花,改厕以及污水治理……如今,在泉州大地上,“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乡村面貌写照越来越常见。这得益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 昨日,记者随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的与会代表们一起走进石狮市湿地公园、峡谷旅游线、红塔湾海岸公园和永宁镇郭坑村、西偏村、前埔村。这几个考察点中,既有将湿地景观和生态农田景观融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又有串联起石狮“万亩城市中央公园”的最美农村公路,还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它们正在努力营造一个看得见“颜值”、听得到“鸟鸣”、闻得到“花香”的人居生活环境。 生态农田景观 提升农田 变身“网红”湿地公园 来到石狮市湿地公园,荷塘里呈现出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画面,虽然只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但雪白的尖角点缀在碧绿玉盘中,别有一番风情。 该公园位于石狮北高速公路互通口和沿海大通道水头外线旁边,紧邻泉州湾跨海大桥,占地面积270公顷,其中保留基本农田202公顷。“通过现有湿地进行保护性修复,同时采取引导农户种植、局部用地流转、成片规划种植等模式,对现有农田进行整体提升,将湿地景观、生态农田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成为兼具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休闲功能的生态公园。”公园管理人员介绍道。 在打造湿地公园之前,这里是一大片基本农田。“以前这些农田有的耕种,有的则荒废。周边村庄的个别居民还会往里面倒垃圾,一些农田的耕作条件很差。”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先生说,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生态公园,变化很大,现在他经常带着家人到公园散步、玩耍,每到周末还有泉州市区和石狮市区的市民携家带口来逛公园,这里成为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