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泉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外事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正积极通过各方渠道,加强与金奈方面的沟通联系,以两地历史渊源和民间交流基础为切入点,以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为着力点,以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互利共赢为落脚点,全力推进两市尽早建立平等互利的友好城市关系,共同谱写新时代的“海丝”新篇章。 申遗 探索“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摘要:精心筹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落实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六个一批”任务,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推动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解读:今年,除了全力以赴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我市将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1+3+N”工程。 文物保护方面,探索“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推进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设好21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世中运 场馆3月底前全部完工 摘要:以承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为契机,促进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扩大体育消费,壮大体育产业。 解读: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晋江举行,力争办成一届赛事活动最精彩、影响力最深远、参与度最广泛的世界中学生体育盛会。本届世中运预计参赛国家和地区100个左右,参赛人员6000多人,比赛共设18个大项、约220个小项。目前,晋江市正对比赛涉及的30个体育场馆进行改造建设,确保3月底前全部完工。 2020,这些事泉州也加油干 人才服务 新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本科人才1万人以上 摘要:积极增加优质教育和高端医疗资源有效供给,完善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解读:今年,泉州市将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企业自主认定试点,新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本科人才1万人以上,新认定技能人才3.5万人以上。积极推进卫生“金字塔”人才工程,深化“拔尖”“壮腰”“筑基”三大专项行动。 消费增长 建设10个“夜间经济示范区” 摘要:加快建设一批地标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产业直播基地、夜间经济示范区…… 解读:近期,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我市将大力促进消费增长,深入推进放心消费行动,实施商业设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县(市、区)培育精品商圈、时尚街区、夜间经济示范区和主题展会。积极发展城乡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中山路、西街等精品商圈(步行街)建设,提升商圈(步行街)业态活力。策划举办时尚购物、美食品鉴、汽车文化等综合消费活动50场以上,建设10个“夜间经济示范区”,挖掘消费增长点。 文旅融合 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0% 摘要:培育主题鲜明的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建设一批金牌旅游村、全域旅游小镇。 解读: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社一游一点”提升工程,抓好晋江梧林古村落、台商投资区八仙过海、安溪云岭茶业庄园、德化石牛山等项目开放运营。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0%。 水系治理 实施《两江条例》让两江水造福两岸人 摘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行全省水系治理“一张图”……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整治。 解读:元旦起,涵盖金门供水水源地的《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泉州首部流域水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中,母亲河晋江、洛阳江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明确写入保护原则。今年,我市将编制好两江流域产业发展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等5个主要配套制度,并按相关方案开展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饮用水保护区划定等6项基础性准备工作,确保《两江条例》顺利实施。同时,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流域精准治理项目100个,让两江水造福两岸人。 民生建设 实现普惠园在园幼儿比例85% 摘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解读:2020年,泉州将坚持节用裕民之道,实施“四心工程”、民生“XIN”行动,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 加大教育投入,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4万个,实现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比例分别达50%、85%;新增中小学学位1.8万个,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医疗卫生方面,全市新增床位6500张,全面推行按病种收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全市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7万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