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莆田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莆田会元书院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4
摘要:明代中叶,会元书院又遭毁坏,嘉靖四年(1525年),兴化知府朱衮巡视到塔斗山,看到山势秀拔,草木葱茏,一时得会于心,便同仙游知县肖宏鲁发动境内民众捐资重建

明代中叶,会元书院又遭毁坏,嘉靖四年(1525年),兴化知府朱衮巡视到塔斗山,看到山势秀拔,草木葱茏,一时得会于心,便同仙游知县肖宏鲁发动境内民众捐资重建。书院正中为崇正堂,内祀朱熹牌位,以祭祀朱熹及他的理学精神对莆田书院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原标题:莆田会元书院

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并不是那种自古以来就以文化震撼中华的地区,在中原地区已有三千年文明史时,福建还是一个蛮夷之地,到唐代中叶,福建依然被视为蛮荒之处。虽说唐末五代时期由于战乱,使得大量中原民众迁入福建,也带来发达的中原文化,但用这数十年来拉近福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差距,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设想。然而,宋代的福建如同一个奇迹般出现在历史的轨迹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上达到了鼎盛时期,教育也随之进入繁荣时期。

莆田士子把教书育人视为神圣职业,以献身教育为荣。他们或功成身退,以教书为乐事;或无意仕途,终身以育人为业;或科举失意,转而讲授学问;或迫于生计,而受聘为师。涌现出如杨在尧、林迪、茅知至、林光朝、郑樵、郑厚、林立之等一大批教育名家。甚至外地的名人学士如朱熹都前来莆田讲学授徒。“凡三至焉,趋风承教之士不少”,民间兴学的这种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并转化为社会风气。

枫亭作为莆田仙游的南大门,自古是仙游文化教育的中心所在地。塔斗山是枫亭一座历史悠久的传统游览胜地,山清水秀,风景幽美。山上有座会元古寺,还有文昌宫等古建筑群,规模宏伟,幽雅壮观。

会元书院就位于塔斗山会元寺附近,初建于唐闽王王审知治闽之时,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在此就学,如南康郡王、杞国公陈洪进;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及胞弟进士蔡高;宋徽宗朝代宰相、太师蔡京及弟蔡卞,还有元状元林亨,明进士陈迁、薛大丰、林兰友等历史名臣。宋玄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理学大家朱熹在十九岁考中进士,被授予同安县主簿,当他路过枫亭夜宿驿站时,因仰慕枫亭是北宋名臣蔡襄故里,周围有许多人文胜景,特别是塔斗山有五代时创建的万寿塔,山上风景独特,又听了驿站官员的讲述后,便前往塔斗山游历,感触良多,便在隐晦台聚集四方文人学子,座谈理学经典,研讨传授理学精粹。

朱熹在塔斗山讲学时,看到会元书院已破败不堪,就倡议重建会元院,当地文人学子便集资盖起书院,并邀请朱熹写下手书“敬义堂”三个大字作为横匾。1192年,朱熹任满漳州知事返回建阳时,再度停留枫亭讲学。故地重游有感而作诗:“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返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履,寒云欲满襟。玉梅悚半落,犹足慰幽觅。”

明代中叶,会元书院又遭毁坏,嘉靖四年(1525年),兴化知府朱衮巡视到塔斗山,看到山势秀拔,草木葱茏,一时得会于心,便同仙游知县肖宏鲁发动境内民众捐资重建。书院正中为崇正堂,内祀朱熹牌位,以祭祀朱熹及他的理学精神对莆田书院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