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市一方面积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莆田木雕、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首饰、工艺油画、妈祖文化旅游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五大文化产业品牌;另一方面,大力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呈现出文化繁荣、群众受益的新局面。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使命、新的征程,需要我们有新的作为、新的突破: 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好历史和现代两类阵地、网上和网下两种资源,打造并综合利用好立体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升市级主流媒体“两微一端”建设水平,把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文化“触手可及”。 持续引导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抓好在建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园区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持续提升以古典工艺家具、木雕、油画、珠宝首饰为主的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引导企业从粗放制造向精细制造转变,学习借鉴台湾观光工厂等发展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为人才培育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持续发挥“文化+”功能,大力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为平台,推进文化产业与创意设计、影视演艺、休闲旅游、节庆会展、数字动漫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尤其要组织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推进妈祖文化与“海丝”特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持续推动特色文化“走出去”,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莆田文化改革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经验。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展会,组织莆田特色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通过精品展示、文创合作、文艺交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莆田,扩大莆田文化影响力。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