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IPO后,益海嘉里可以借助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快速拓展业务,实现其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未来对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IPO后的益海嘉里可以加速本地化,在未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方面,也可以突破其原有外资身份带来的限制 据了解,由于特殊的股东背景,益海嘉里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在国内上市的计划,来摆脱其外资身份的限制。此前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曾对外表示,“金龙鱼要在国内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在于上市之后,金龙鱼便能顺理成章地变身成为一家地道的国内企业,彻底摆脱外资的限制。” 曾经两次冲击上市 从今年2月底证监局正式披露益海嘉里接受上市辅导,到6月11日明确已经完成上市辅导,整个辅导期仅耗时3个月。 在投行人士看来,相比普通的6至12个月的辅导期,益海嘉里的上市辅导时间用时较短,属于辅导完成较快的案例。而如今的招股书披露,无疑也加快了益海嘉里的上市计划。 不过,这并非益海嘉里第一次冲击IPO。 早在2009年,益海嘉里就对外明确,希望从母公司分拆谋求独立上市,彼时上市地点的选择是在香港,计划融资金额为30亿至40亿美元。不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该港股上市计划随之搁浅。 2017年,母公司丰益国际再度宣布对中国业务的重组,并筹划将中国业务板块分拆上市的相关准备工作。这也是益海嘉里第二次传出冲击IPO的消息。 在益海嘉里传出IPO消息后,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表明了益海嘉里在中国的业务整合已经完成,通过重启上市,来谋求整合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撑,保持业务的持续性,并为拓展新板块做准备。 早在丰益国际披露2018年业绩快报之际,丰益国际主席和总裁郭孔丰也重点提及了关于中国业务IPO的事宜,称集团最近要把其中国控股公司转变为一家股份制公司,以期在中国上市。郭孔丰对外表示,“中国业务约占丰益国际全球营业额的55%。未来会继续加大对中国业务的投入,使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健康安全标准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据媒体报道,益海嘉里此前曾经回应“挂牌上市事宜”称,“益海嘉里已经在中国投资超过三十年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选择在A股上市,一方面将继续深化国内的本土化进程,增强业务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益海嘉里欲借上市,使公众了解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公司。” 亚洲糖王创业史 有意思的是,在冲击IPO消息公开后,益海嘉里创始人郭鹤年的传奇人生,也再次成为了市场中津津乐道的故事。 据了解,郭鹤年本人的创业历史十分精彩。郭鹤年祖籍福建福州,1909年随着父亲来到马来西亚创设公司。1957年,马拉西亚独立后,英国撤出资产,郭鹤年发现制糖企业可以在这个时点摆脱英国资本的垄断,并寻得发展机会。 随后郭鹤年创办了制糖厂,建立完整的销售网络,并在自己的首次创业中大获成功。因此,郭鹤年在马拉西亚被封为“亚洲糖王”。 1971年,郭鹤年开始在新加坡成立了知名连锁酒店品牌“香格里拉大酒店”。随后郭鹤年将香格里拉推向其他亚洲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香格里拉成为亚洲最大的豪华酒店集团,郭鹤年也因此拿下了“酒店大王”的称号。 1978年,郭鹤年积极与中国大陆展开合作,并投资来了5亿美金在北京建设了国贸中心,如今国贸出租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每年的租金收入就超过了50亿。 1988年,郭鹤年看准中国油脂市场机会,和侄子郭孔丰来到中国,并合作建立南海油脂公司,开始在中国的发展。1991年,郭氏家族进入小包装油市场,郭孔丰被派至深圳建厂。随后,郭孔丰联合印尼油棕王吴笙福、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及中粮联合创办了丰益控股。同年,第一瓶金龙鱼调和油上线。 2017年,郭鹤年创办的丰益国际以41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239位,成为世界五大粮商之一。益海嘉里负责丰益国际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对于郭鹤年而言,除了精准和敏锐的投资眼光之外,其热诚的爱国情怀也成就了他如今的事业。据郭孔丰此前曾在媒体采访中回忆,“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华侨响应国家号召回国投资,但是并没有考虑太多的风险和回报,而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丰益国际也正是得益于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粮油企业集团。” 两大粮油巨头竞争 毫无疑问,随着千亿粮油巨头公司冲击上市,未来粮油市场的寡头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在多数人看来,未来益海嘉里将和中粮集团这样的头部企业形成直接竞争,大企业之间“秀肌肉”的直接对抗将成为常态。 在益海嘉里的招股书中,其列举了多个同业竞争对手,中粮集团首当其冲。资料显示,中粮集团以粮、油、糖、棉为核心主业,覆盖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及生物能源,同时涉及食品、金融、地产等行业。在食品领域,中粮集团拥有“福临门”、“蒙牛”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而从过去的往事中,也不难看到,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也曾有一段纠葛。此前,中粮方面与郭鹤年组建的合资公司出品了金龙鱼食用油,但随后股权斗争变得复杂,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开始破裂。郭鹤年在中国建厂与收购相关粮油企业,中粮自创“福临门”品牌,此后,双方正式成为竞争对手。 未来潜力巨大的食品油等市场,无疑也将成为两大巨头企业竞争的焦点。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7/18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达2,963万吨,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5%;2017/18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3,440万吨,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4%。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品牌间的竞争会非常激烈,目前在消费者群体中,占据品牌优势的“金龙鱼”能否继续守住品牌护城河,是后续两大巨头竞争的重要看点。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花生油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龙鱼23.86%、福临门16.05%、鲁花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