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此,南平在全國首創水美經濟,將水流域治理與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城市經營、全域旅游、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結合起來,並推動向水美鄉村、全域水美延伸建設,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人水和諧、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南平,實現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富、因水而文明。全市策劃實施了總投資300億元的12個“水美城市”項目,創新“商、居、文、游”一體的水岸經濟模式,既不斷完善城市設施、功能,又打造一批親水旅游、臨水康養、涉水制造、濱水體育等新業態,實現城市顏值與產業價值的“雙提升”。 水美經濟為旅游產業賦能,解決了南平旅游產品和業態相對單一的問題,帶動全域旅游。建甌市在小鬆鎮建成了全長35公裡的水美綠道,途經6個村和1個場,將小鬆溪流域的田園風光、果園景色、森林景觀、美麗鄉村、現代設施農業等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邵武市結合“水美城市”建設,實施臨水夜景工程,開發夜游紫雲湖旅游產品,當地群眾紛紛點贊“這不僅讓城市更美了,游客也更多了,既美了環境、又富了口袋”。 據統計,2018年南平旅游接待人數達4945萬人、同比增長20.3%,旅游收入達790億元、同比增長33.4%。 同時,水美經濟還激發新動能。順昌縣借助水美城市建設,帶動了余坊新城規劃開發,城區面積拓展了3平方公裡,吸引了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富力地產等大型企業入駐。邵武市以“水美城市”加速推進4個入城干道建設,新增市區發展面積3900畝,成為城區新的增長極。光澤做活水美經濟文章,引進了福建東亞集團,打造800畝現代漁業產業園,95%的水實現循環利用。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認為,水美經濟是南平通過水生態的改善,整合資源探索實現水的多元價值,發揮山美、水美和城美的綜合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之城,從而引進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的新產業,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和新的發展動能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生態銀行 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打通路徑 近來,不少地方組團來南平學習取經,不為別的,隻為“生態銀行”而來。“生態銀行”作為全國首創,這個誕生於閩北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全新事物,已經成為許多地方持續關注的“高頻詞”。 南平生態底子十分豐厚,但資源大多躺在山上、擱在田裡。如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經權威機構核算達2300多億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源,如何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最后一公裡”,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重要論述,2017年12月,南平市提出“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建設‘生態銀行’”的發展構想,這在全國是首創。 國務院參事室當代綠色經濟研究中心旅游專委會主任崔莉認為,“生態銀行”借鑒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和集中式輸出模式,搭建自然資源運營管理平台,前端對碎片化自然資源實行集中收儲,將過去分散在不同所有者手中零散、碎片化的自然資源經營權,通過租賃、托管、股權合作、特許經營等形式,流轉至“生態銀行”運營機構,形成“兩山”轉化的產權基礎﹔中端通過規模化整治提升成優質資產包,按照“政府搭台、農戶參與、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模式,實行資源管理、整合、轉換、提升,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產業發展水平﹔后端委托專業運營商推動資源交易變現,構建“專家委員會+自然資源運營公司+項目公司”的運作體系,對接市場、項目、產業、資本,創新多主體、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蘊含於“綠水青山”之中生態資源、產品的價值,源源不斷變為地方發展、百姓手中的“金山銀山”。 目前,順昌“森林生態銀行”、武夷山“五夫鎮文旅生態銀行”、建陽“建盞生態銀行”、延平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等多種運營模式落地開花、試點運行。順昌“林業生態銀行”試點,導入林地面積4.6萬畝,經國有林場“市場之手”,林農不砍樹也致富,林場不僅僅靠賣木頭也發展,從賣原木到賣高附加值加工品、賣生態,實現多元化增值。武夷山五夫鎮“文化生態銀行”經過整合文化、林地等資源,點鐵成金,將碎片化資源變成高品質項目,資源身價倍增。興賢古街古民居價格每平方米從375元提高到第三方評估的2100元,農村宅基地每平方米提高了1000多元,給農民增加了財產性收入渠道。 如此,生態產品的價值可量化、能變現,綠水青山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搖錢樹”“聚寶盆”。 武夷品牌 為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如果說水美經濟解決的是產業發展新動能的問題,生態銀行解決的是產業發展資本資金的問題,那麼武夷品牌解決是“好產品賣不出好價錢”的問題。 南平有很多特色優質產品,但大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好產品”賣不出“好價錢”。為破解困境,南平市認真貫徹總書記“突出打好‘大武夷’品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指示要求,實施“武夷品牌”建設工程。2017年,南平確立“武夷品牌”發展戰略,把生態資源優勢與武夷山“雙世遺”品牌優勢有機結合,先從優質農產品入手,實行統一質量標准、統一檢驗檢測、統一宣傳推介、統一營銷運作,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區域公用品牌。去年7月,南平召開“武夷品牌”建設發布會,首批授權11個大類、34個小類,33家企業使用“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 一年來,南平持續發力,武夷品牌行穩致遠。 去年,浦城縣以“浦城大米”作為“一縣一品”突破口,實施品牌戰略。在政府的引導下,全縣依托龍頭企業,統一品種、種植施肥、加工生產、檢驗標准,訂單種植12萬畝優質稻,以“浦城大米”品牌推向市場。“我們通過政府提供的展示平台和高端市場對接,客戶明顯增多,優質大米市場價從每斤2元提高到每斤10元。” 浦城縣旭禾米業總經理蔣秋生說,有政府為武夷品牌背書,浦城大米走向了全國市場。 在今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中,“武夷山水”品牌位列2018年“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中國電商十大新銳產品”第三,影響力、公信力大幅提升。順昌柑橘、政和白茶、鬆溪綠茶、建陽桔柚等品牌產品銷量逐年上升,平均溢價在25%以上,溢價增值效果顯著。 優質生態是武夷品牌的“看家法寶”,南平市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品牌建設始終。 “產地光澤坪山,何時從地下取水、抽檢、裝瓶出廠都可一目了然。” 在武夷山飲用天然礦泉水的包裝上,消費者隻需掃描“武夷山水”溯源防偽碼,即可了解生產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