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妇女报》和《时代周报》等媒体报道,福建莆田地区过去有收养童养媳的旧习俗,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一度收敛,但上世纪70、80年代有所抬头。媒体报道过一个4000多人口的村子,竟有1000多名“童养媳”。 不过并非所有的“童养媳”长大后都嫁给养父母的儿子,陈爱华就没有这样,而是经人介绍嫁了出去。她说:“他们本来说要把我留在家里,我不肯留在他们家。后来别人给我介绍对象,是附近村里的。我说再穷再苦,我也要到外面去,都不会待在你们家。” 不过被养父母抚养这么多年,还是有亲情的,所以现在她和养父母家还保持着来往。她说:“不来往我没有地方去啊,到衢州找了好几次家人都找不到。他们又把我养这么大,不来往我心里也过不去。” 结婚生子生活幸福 找哥哥的心愿萦绕心头 养父母只留下陈爱华,她哥哥被姚某和蔡某带走。“我只记得我哥哥步行,媒婆背着我。晚上我睡着了,他们就把我们带到这个村里来,然后又在晚上等我睡着了把我哥哥带走。我白天起床看不见我哥哥,我到处哭着找哥哥,找不到。我就一直跑,找不到我哥哥,看见人就躲。然后他们就把我锁到家里,锁了很久。” 在养父母家里过了大约两三年,有一位衢州的妇女到陈爱华的隔壁村看望女儿。她和姚某是朋友,了解到陈爱华在附近村子,就过来想看看陈爱华过得怎么样。 陈爱华以为她就是把自己拐到莆田的姚某,见到她就抱着不撒手,“我哭着说,你把我带到这里,你又把我哥哥到底卖到哪里去了?我现在不想追究什么,只是能够和哥哥见面就行了,我说你要把我哥哥带回来。” 她说:“阿妹,把你带到这里的人不是我,我只是好心过来看你现在长得怎么样。”她把姚某的电话和地址留给了陈爱华。 陈爱华请人帮忙写信寄给姚某,问到哥哥到底在哪里?“怎么问她都不肯说。后来我到她家去问她到底把我哥哥带到哪里去了。我说不要求别的,也不报警,只是想要她告诉我,把我哥哥卖到哪里去还是带到哪里去了。她怎么都不肯说,只是说在福州给我哥哥买了一张火车票,我哥哥坐到哪里下车,她也不知道。” 蔡某则说是陈爱华的哥哥主动要求留下妹妹自己走的。他向紫牛新闻记者表示:“我们在我娘舅家待一个晚上,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陈爱华的哥哥就催着‘我们走,我们走。’我们三个人到了福州火车站,听到姚某说买到邵武的火车票,我直接就回家了。之后他是被那个女的带走,还是自己坐火车走,我就不知道了。” 对于蔡某的说法,陈爱华认为不合常理:“这样说谁会信啊?我们兄妹两个从来没有分开过,我哥哥怎么会那么狠心把妹妹留在那里。” 陈爱华为了寻找哥哥,已经多次去过衢州,多次问过姚某。姚某的说法更是多变,每次问几乎都有不同的回答。按照姚某的说法,陈爱华的哥哥请她把妹妹送给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但是陈爱华的养父母家里条件并不好,把妹妹留在那里自己走,与前面的说法有矛盾。 姚某曾经当着陈爱华和寻亲组织的面说,当年她和蔡某带着陈爱华的哥哥离开莆田到福州后,一起坐上了去衢州的火车,“我们先下车,他没下车。”对于蔡某说的她和陈爱华的哥哥一起上了去邵武的火车,姚某称“他是在骗你”。 寻亲志愿者甚至向姚某表示:“要是告诉线索,找到陈爱华哥哥,我给你5万块钱,如果你不相信,先给你2万。”派出所也多次找过姚某。即使这样,她始终表示不知道陈爱华哥哥的下落,始终不肯承认拐卖过孩子。 如今陈爱华和丈夫生活很幸福,大儿子已经结婚,不过寻找哥哥的心愿却越来越强烈。“我儿子说,妈妈你找什么,天天找找不到,天天都在那里哭,哭得眼泪直流,有什么好找的。我说这是一个心愿嘛,想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生活怎么样,不然以后老了更不好找了。”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