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南平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南平民俗文化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26
摘要:博雅特产网提供政和四平戏,邵武傩舞,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浦城剪纸,中幡(建瓯挑幡),丹桂茶制作技艺,湛卢宝剑铸造技艺,邵武长门,齐天大圣信俗,枫坡拔烛桥,提线木偶

南平民俗文化

 

政和四平戏

  四平戏,自明末清初由江西传入政和。其唱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成,道白皆用介于普通话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土官话”,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外等12种。现存传统剧目和折子戏30多部。我国戏曲史专家原认为四平戏不复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却在政和县杨源乡大山深处发现,戏剧史专家惊叹其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杨源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每到农历二月初九这天,村里总要在祭祖之后,上演三天的四平戏。这戏虽说在全国谈不上独一无二,但在其他地方确为罕见。四平戏是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嘉靖年间盛行于徽州(即现在的安徽歙县)一带。明末清初,四平戏随商人、官员等传入福建的政和、屏南以及……[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邵武傩舞

  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已非常盛行。据和平镇前山坪村遗存的一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碑刻载,邵武傩舞始于宋代。邵武南区五个乡镇,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因地理、气候等原因,历史上鼠疫、天花、麻疹、疟疾等传染病交替发生、夺去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造成“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局面,迫使人们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灵上。在这种背景下,中原文化作为驱疫逐鬼的跳傩活动传入邵武后,自然也就被吸收、发展并传承至今。历史上邵武府辖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四县与和平分县,所以邵武成为傩舞在福建省的主要分布区。邵武的傩舞,是以驱疫逐鬼、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建窑古窑址位于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遗址周围为丘陵地形。在福建省内的建瓯、武夷山、南平、宁德等二十多个县(市)发现建窑系黑釉瓷窑。建窑烧制的建盏一度作为贡品,受到宫廷的青睐,还流传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之一,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趋于衰落。建盏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也是宋代最上乘的斗茶茶具之一,影响一代茶风。建窑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黑瓷三大类。青瓷器形以碗、碟类居多,壶、罐等次之;此外,尚有薰炉、多角瓶等,烧造地点集中在庵尾山窑址。青白瓷器形有碗、碟、盘、炉、罐、壶、瓶、器盖等,烧造地点集中在营长乾窑址,时代约为宋末元初。黑瓷器形以碗为主,……[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浦城剪纸

  浦城民间剪纸,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代代传承,已成习俗,至今,全县19个乡(镇)、街道都有剪纸能手,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百余。每逢大年佳节、娶媳嫁女、生诞喜庆、乔迁新居、祠堂祭祀等都要置办酒宴,并请来“剪花婆”、“剪花嫂”剪就各种纸花,大者盈尺,小者方寸。用以布置新居、新房,装点各色菜肴、祭品等。此外,民间还用剪纸美化生活,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窗子上贴满各式窗花,一家一户就是一个小型的剪纸展览,一村一寨便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世界。浦城剪纸的特点,一是以字组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二是独幅纹样居多,这与剪纸多用于点缀和装饰喜庆之事的用品有关;三是谐音寓意。四是传统文化印迹明显,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中幡(建瓯挑幡)

  清初追随民族英雄郑成功征战的建瓯大州造船工匠,凯旋返乡后把带回的战旗高挂在竹杠上,以示纪念。经340多年演化,形成建瓯挑幡。建瓯挑幡,幡体长而重,挑法“雄”而“刚”,不同于北京、河北、河南等地的“中原幡”。其表演套路有十多种,惊险奇特,男女老少齐上阵,表现了浓郁的风俗民情。……[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丹桂茶制作技艺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属木樨科,是常绿乔木,浦城人也称桂花为木樨。浦城丹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已经有文字记载,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经系统调查后指出:浦城县现有桂花品种20个,其中有12个品种首次在浦城发现,其还将浦城丹桂品种正式命名为“浦城丹桂”。自古以来,桂花就与浦城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浦城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丹桂产业和丹桂文化。浦城人民不仅喜桂爱桂、植桂赏桂,还创造有许多与丹桂有关的芳香美食、生产技艺、传统习俗、园林艺术、文艺作品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木樨茶(丹桂蜜浸)。木樨茶制造手……[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湛卢宝剑铸造技艺

  湛卢宝剑创始于春秋时代,被列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剑”。相传最早的湛卢宝剑由铸剑祖师欧冶子在福建松溪湛卢山冶炼而成,据《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铸剑,欧冶子奉命后,携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几乎寻遍天下名山和大川都没有找到理想适宜的铸剑之地,一日无意经往湛卢山发现这里具备提炼铸剑的各种稀有金属,加上山中的山土、气候、水质、灵气都达到上乘的要求,大喜道:“天助我也,神剑必在此铸成。”果然欧冶子在这里用了3年的时间铸成了一把锋芒盖世、举世无双的湛卢宝剑。湛卢宝剑铸成后,先后被越王、吴王、楚王、秦王等历代帝王拥有,被视为权威……[详细]

 

南平民俗文化

 

邵武长门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