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看检察 公益诉讼“亮剑” 捍卫公共利益 南平市检察机关建立多层次公益诉讼新格局 2019年,福建省南平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共立公益诉讼案件124件,位居全省第三 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20件,位居全省第三 提起诉讼15件,位居全省第一,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 围绕公益核心办案 全市两级检察院以办案为抓手,通过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其中,顺昌县院办理的全省首例捍卫英雄烈士荣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检察日报、福建日报等中央、省、市超过14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网络媒体平台阅读量超过百万。该案的成功办理,填补了我省英烈保护公益诉讼领域空白。 积极探索运用圆桌会议的新方式,着力诉前监督,提升监督质效。2019年7月8日,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在浦城组织召开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圆桌会议,对某化工企业的赔偿方案和整改措施进行磋商,并听取参会单位的意见建议。 南平市生态环境局,浦城县人大、政协委员,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县政府办,浦城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应邀参加会议。经协商,确认本案赔偿费用共计310余万元,目前赔偿已经全部到位,固体废物也得到妥善处置。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新部署,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监督专项行动,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为抓手,加大对毁林种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2019年11月14日,南平市检察院提起的王某等七人故意毁坏林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在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高颜值”,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探索新领域案件办理 南平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在公租房社会保障领域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联合市住建局、发改委、民政局、城管局、国资委等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市公共租赁住房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重点整治不再具备租赁条件,应当退出拒不退出;转租、转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保障性住房,擅自改变住房用途、结构和配套设施,或者不当使用造成重大损失;在保障性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拖欠租金以及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保障性住房等6类行为,确保公共资源不被侵占,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公共资产得到公平公正、充分有效地分配使用。 2019年9月18日,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平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经验做法,启动公共租赁住房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回头看”强化监督落实 认真落实高检院、省院部署的检察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对2018年全年的诉前检察建议进行梳理。2018年,全市两级院共发出诉前程序82件,其中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43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32件,国有土地出让领域4件,国有财产保护领域3件。截至目前,所有发出的诉前检察建议行政机关均已回复,大部分已整改到位,但仍有11件尚未完全整改到位。全市两级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加强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强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尤其是对于新立案件,杜绝单纯依据不同行政相对人,针对同一时期、同类违法行为向一个行政机关批量发出同类检察建议的做法,同时注重跟进诉前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确保监督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