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女,汉族,1987年8月出生,江西新干人,江西峡江县水边中心小学教师。该同志大学毕业后,放弃教育系统正式编制,选择深入基层、边远乡村开展“三支一扶”工作。期满结束后,继续选择留在条件较差的乡镇小学教书。任教以来,始终把心思放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专心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道题,改好每一本作业,同时积极关心学生生活,让孩子们在求学之路上“一个都不落下”。紧跟课改浪潮,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愉悦交流、点拨提升”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成功创立了“四·二”小组教学模式,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撰写的论文《如何发挥小组长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读写算》上,并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育教学作品“教学论文类一等奖”。2017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郑祖程,男,汉族,1985年11月出生,江西遂川人,中共党员,江西省遂川县五斗江乡人民政府司法所所长、车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放弃都市优厚生活,返乡报考“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任职以来,解决村组道路建设、贫困户交钥匙工程、乡村卫生室、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710余件。围绕产业扶贫,发起成立楠溪山生态农业公司,创新“2+6+4”扶贫惠民养殖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创新“1+1+N”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实现党员服务群众全覆盖,促进党员作风转变。2018年,车坳村支部由软弱涣散党组织一跃成为遂川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 王辉,女,汉族,1985年11月出生,山东莱阳人,山东省长岛县小钦岛卫生院副院长。该同志大学毕业后,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来到小钦岛,成为一名驻岛“支医”志愿者。期满后,选择留下继续为海岛居民提供医疗服务。11年来,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只要病人有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2014年起,每天利用闲暇时间为因突发性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的患者进行推拿按摩、鼻饲。以岛为家,她把人生最美好的11载青春岁月都留在了海岛,请假离岛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年只有春节才会回趟莱阳老家住上几天。先后被评为“2015-2016双年度十佳烟台好人”“齐鲁最美健康卫士”。 李晨,女,汉族,1984年3月出生,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千佛崖村支部书记。2009年,该同志放弃原先的高薪工作,投身基层一线任职。到村工作以来,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努力为千佛崖村做好事、实事。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及资金支持,引导村民种植核桃约5000棵、葡萄5000余棵、樱桃1000余棵,花椒3000余棵。在庙南峪村民俗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她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说问题、谈困难、讲道理,终于得到了庙南峪村民的支持。该项目已经开发建设了5家民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3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7年当选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第十九次党代会代表。 苏博,男,汉族,1992年10月出生,河南漯河人,九三学社社员,河南省漯河市沙澧春天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漯河沙澧春天生态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总经理。该同志大学毕业后,返乡创立生态园和果蔬种植协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8个村庄22家建立林果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园区规模已达1000余亩,园区年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40多万人,其中接待旅游团队560多个,每天入园作业的农民工均在80人以上。与周边14个村庄44户贫困户96人签订了带贫扶贫协议,带动周边区域2000多户村民从事农家乐、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累计捐资善款18万元。2017年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谷丹丹,女,汉族,1984年7月出生,河南叶县人,中共党员,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政府人社所所长。该同志淡泊名利,扎根山区基层近十年,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社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积极宣传小额担保贷款、大众创业补贴、开业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帮助返乡创业的赵晓雷做大事业办起扶贫车间,连带帮扶周边贫困户20多户。善于管理,构建了“乡、村、户”三级服务网络,将人社触角深入到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窝。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脱贫攻坚中逐步探索出了“双卡入户,四色管理”的工作模式,大幅提高了扶贫效率。被平顶山市脱贫攻坚办公室评为“金点子”,被河南省人社厅评为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杨承,男,回族,1987年10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县徐镇镇昆吾社区小学教师。该同志怀揣着传道授业的梦想,以及深入农村扎根基层的信念,毅然远离千里之外从小生长的繁华都市,成为特岗教师扎根于黄河滩区。学校校舍有限,他白天将桌子拉开给孩子们当课桌,晚上拼起来当床。开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读书吧、关爱留守儿童科技吧以及留守儿童之家等等,尤其是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被市民政、工会等部门评为示范性工作室。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优秀的特岗教师成为了他教学的同伴,并受他的事迹激励不断前行。通过他和几位年轻教师的努力,音体美等学科目全部开设,学生人数由当初的79人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300多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