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场特殊的“大考”。它残酷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积累,也倒逼所有人拿出快速学习的能力去面对未知的“难题”。 在这场“考试”里,社会的每一个齿轮都在展现出力量。无论是积累多年救援经验和协同网络的社会组织;还是医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有专业技能的个体;又或是建筑单位的一名普通基层职工,都将“专业技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资,“捐赠”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 “多一分不为什么的坚持” 安全部经理陈文波是福州本地人,春节复工回到项目部后,成为了无需隔离的第二批留守项目部人员。中建五局福州地铁4号线2标7工区项目工区间距离较长,劳务人员较多,疫情期间的管理更是需要耗费时间与心力。陈文波一个人默默抗了下来,他说:“关键时期,人人都是安全员,项目需要人,我就顶上”于是一人一骑穿梭于各工区之间,担起了每日的“新冠疫情期间重点区域每日巡查”工作。 “工区门岗是否保持关闭,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排查放行;劳务队伍食堂厨工是否更新健康证,做饭是否全程佩戴口罩、是否分批、分次就餐;工区各关键部位是否进行每日消毒,劳务生活区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间间宿舍,陈文波不厌其烦的向劳务人员指出问题,说明安全隐患,要求其立即整改,并在下一个检查时段进行复盘。对于不配合的劳务工友,见说不动,他挽起袖子直接上手整改。几天下来,劳务工友都自觉地开始配合起这位婆婆嘴豆腐心的“安全管理员”的工作,将宿舍前后的污水沟彻底清洁消毒了一遍。劳务宿舍区的环境一天天变得更加整洁靓丽,监督完水沟清淤,陈文波骑上小电驴抓紧时间回项目部将每日情况汇总为巡查报表,为管理留痕。 “另一种志愿服务形式” 安全部的安全员赵子阳是云南人,返回项目部之后根据规定直接到酒店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由于酒店中项目隔离人员较多,为保障秩序以及人员健康安全,赵子阳责无旁贷地担起了酒店“防疫专员”的工作。早晨与项目综合办确认入住人员详细信息及45日行动轨迹准备社区备案;上午挨个房间敲门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并检查屋内卫生;中午为每位管理人员发放餐食;下午指导新入住人员填写“一人一档”材料并进行酒店疫情期间管理制度交底,晚上还要警惕随时可能到达的返岗人员……像个小陀螺,一刻不停的在旋转着,燃烧着自己。 即使已经过了14天隔离期,赵子阳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一个人坚持做着“防疫专员”的工作。他说:“三月是雷锋月,我想我留下来,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吧,无论是在什么岗位,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我们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自己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项目部心疼他一个人辛苦,问需不需要给他带点什么过去时,小伙子腼腆的说:“晚上打包盒饭的时候能不能多给我打包一份呀,最近运动量大,中午没吃饱”给大家可爱坏了。 “坚持,就要看到希望了” 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用“专业技能”战斗在基层的第一线还有很多。项目纪检小组组长也是项目总工程师李磊,一个多月来根据上级文件及项目部人员隔离情况不断修改完善项目应急预案,制定相关管理方案,确保项目部第一时间完成疫情反应动作;综合办王颖对内负责项目各工区防疫CI覆盖工作,确保劳务工友及时学习防疫相关常识。对外,负责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劳务工友信息整理及备案工作,及时对接属地政府安排核酸检测相关事宜,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最科学的保障。 每个环节,每个齿轮,项目部的每一位员工都积极的投身于这场战疫,也许很累,也许很难熬,但我们相信:坚持,我们就能胜利。 疫情是一场特殊的“大考”,它使我们看清了日常工作中的疏漏与不足,也倒逼所有人拿出加倍的坚韧和毅力去面对未知的“难题”,前路还长,我们的“赶考”一直在路上。(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