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刚才阮司长提到了表外的融资在收窄,而且我们知道今年以来很多的非标资产规模在不断的压降,如何确保这部分需求的有效接续?另外日前央行出台了“标债”资产认定的标准,在公开征求意见。您觉得这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邹澜:谢谢您的提问。上周六人民银行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规则实际上是去年发布的资管新规的配套文件,在资管新规里面提到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是另行发布的。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一些具体的管理规定,去年还完善了一些方面的政策。所以,为了避免信息的过于集中,实际上这个规则发布的时间错开了一点,当然这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调研、论证和沟通的时间,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在这个时点来正式公开征求意见是恰当的。 发布之后,我们注意到业界对这个规则还是高度关注的,从正收集的情况来看,各方面反映觉得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最重要的是,具体的规则还是沿袭了资管新规已经明确的关于“标”与“非标”的规定,所以都在市场预期之内。当然也有一些报道反映觉得相对比较严格,这可能是有一个靴子落地的效应,有一部分关注度比较高的资产,如果按对资管新规的理解肯定是“非标”,只要细则没有出来,总觉得可能还有一线希望。随着公开征求意见,这个靴子差不多就完全落地了。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些反映,正面地提到了几个场所的产品就该属于“非标”。另一些评论则觉得,这些场所很多都是金融管理部门直接指导的,对自己管的机构仍然严格地遵守资管新规的原则,略微有一点点超出预期,所以大家从这个角度来说觉得挺严的。 总体来说,从去年资管新规发布到现在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而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所以大家觉得影响也是比较有限的,这跟我们的预期是比较一致的,也跟我们起草规则所遵循的原则是比较一致的。当然,也有人关注到随着这个规则最终落地,有利于像股票、债券这样标准化产品的发行,它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可能对个别的机构,或者是对同一机构个别的业务部门会有一些相应的业务调整。这就涉及到原有融资的接续问题。这方面我们了解到,相关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从资管新规一出来就做了深入的研究,也有多方面的准备。最后的规则制定应该有利于最终完成切换,否则的话,总觉得还有不确定性。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也是进一步为接续、为不同产品的替换尽可能地保持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空间,这一点在我们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的答记者问里面也有所体现。 那么,从债券尤其是私募债券入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接续方式。当然还包括,前期《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审议,我们对基础设施的认定也比过去更加有包容性。另外,业界也关注到了商业汇票的认定,根据资管新规的原则,它应该属于“非标”产品。为了在接续过程中更加平稳,票交所和很多机构一起做了积极的探索,尝试推出了标准化票据。标准化票据还在完善过程中,信息披露、规则确定、流动性机制、定价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这些方面的完善,标准化票据将可能成为一种接续过去“非标”产品的很好的选择。 周学东:我去年参与了制定资管新规,我补充解释一点。出台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规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去的“非标”太多了,还有“非非标”。在资管新规里讲的很清楚,达到五个标准就是标准化的债权资产,如等分化、信息披露要求明确的债券是最典型的,然后有集中登记和托管机构,而且有公允价格,这便于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再比如必须要在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来交易,过去大家看到一些地方交易场所,没有经过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信息披露、定价等方面出了很多的问题,所以这里也强调经过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市场可能比较关注银登中心的产品到底算“标”还是“非标”?实际上银登中心符合这五个条件的产品就是标准化的产品,不符合这五个条件的,应该就是“非标”。所以不能笼统的说银登中心的产品都是“标”或者是“非标”,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点。 CNBC记者:刚才谈到调查关于四季度的银行借款情况,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更具体的调查或者是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些企业对借款的需求? 阮健弘:谢谢您的提问。您刚才的提问实际上是央行调查统计工作中的常规工作。央行的调查统计能力建设也在不断的提升。我们对贷款预期做了很多表格式或者是问卷式的调查。为什么和媒体的朋友介绍这个调查呢?因为这个调查覆盖了300多个地市,也是因为中央银行的调查能力提升,所以对300多个地市的调查就有比较普遍的代表性。我们日常还有银行家的问卷调查,金融家的问卷调查,还有企业家的问卷调查,在这些问卷调查里都有贷款需求和贷款供给的指数,从企业方面有贷款需求的指数,从银行方面有贷款供给的指数,这些连同我们日常做的一次性调查共同为货币政策那边提供决策的支持服务,谢谢。 孙国峰:我补充一下,阮司长他们做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实际上银行的贷款投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积累的项目储备能不能真正转化为贷款需求还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还要看银行的贷款行为。 路透社记者:我们最近两次LPR的下调低于市场预期,您觉得下一步我们会不会下调MLF的利率来引导LPR下行? 孙国峰:最近8月20号和9月20号两次公布的LPR有所下降,应当说和市场预期大体是一致的。这里主要体现为MLF的加点幅度的收窄,因为MLF利率保持了平稳,加点幅度的收窄更多地体现了风险溢价变化的因素。因为报价行在考虑报价的时候是在MLF利率上面加点,加点的幅度受到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因素的影响,会有一个调整。前期的市场利率我也多次讲到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行,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降低风险溢价。9月6号人民银行宣布了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且对只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额外降低1个百分点,这样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也有利于降低风险溢价。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9月20号的LPR报价也是有所降低,这是市场化报价的体现。MLF利率本身取决于央行通过招标方式投放流动性形成的市场化招标结果,受到流动性的影响,是影响LPR报价的一个因素。就LPR利率本身来讲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利率去体现,市场利率水平比去年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现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促进完善利率的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促进贷款的实际利率下行。通过这个改革我们已经看到了效果,未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可以看到更多改革的效果会显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