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对报告初审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改进资助方式,加强资金的绩效审计和评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决策考核、绩效评价等,加强基金投资的跟踪问效。 “工业保障房” 人大初审认为,在深圳目前土地存量和增量均有限的情况下,要转变思路,借鉴多层次人才保障住房体系经验,推动建立多层次产业用房保障体系。针对工业厂房普遍存在布局零散、厂房老旧、租赁期短、非理性涨租等问题,深圳应探索建立“工业保障房”,整片统租社区老旧厂房,升级改造后以优惠价格提供给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更大力度保障中小企业产业空间需求,帮助企业扎根深圳并发展壮大。 专家:建议发展大批头部企业总部 依次布局产业层次 而对于企业外迁,彭澎给出了关于深圳未来的发展路径,在他看来,深圳一是按“有世界影响力创新创意之都”的定位,发展大批头部企业总部;二是按原一线、二线和现在深汕合作区等层次,依次布局产业层次,形成有一定落差的产业结构;三是在前海、蛇口、河套以及南山、大鹏等区域尽快形成与香港以及世界各研发中心合作的创新创意集群;四是与东莞、惠州以及其他大湾区城市形成产业链合作协同体系,打造经济腹地。 郭万达则认为,深圳主要强调研发,但研发本身需要载体,研发与制造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深圳制造业企业大规模迁出,创新和研发将找不到载体。而当下香港乃至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的概念,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当前深圳的城市更新在放缓,就是为了防止房价的过快上涨,特别是保留制造业用地等政策,都是在留住深圳的制造业企业。 延展 把“最后一道工序”和“物流仓库”留在深圳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行业总部小区 深圳市政协曾多次就实体经济的问题召开过专题协商会,进行调研和发布报告。深圳市政协委员、华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克伦今年也提出了《关于发展行业总部小区应对实体经济外迁》的建议。林克伦指出,为了控制好深圳生产实体经济向外流出的趋势,建议设立行业总部小区,即总部在深圳,生产线在珠三角和北方,但是最后的生产工序在深圳、物流仓库在深圳,方便验货、最后报关和出货在深圳,纳税在深圳。 林克伦指出,首先,在前海或前海附近的地方设立长期的行业展示厅,让行业中的不同厂家同时竞争,把最后一道工序留在深圳,随时提供给客户检查,让客户放心。另外在这个行业总部小区,还建议有充足的物流仓库提供给客户验货,保障在深圳出货。同时还可以在周边配套高级的酒店、餐厅、健身休闲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这里可以慢慢形成不同的特色小镇,像意大利生产小提琴、威尼斯生产水晶灯的小镇举世闻名。 对于为什么能把“最后一道工序”和“物流仓库”留在深圳,林克伦表示深圳有几个特别的优势,分别是有国际航空、国际海运、大量的尖端人才、漂亮的市容、开放的文化,这些都是留住实体经济的因素。 前海管理局认为该建议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契合深圳市当前发展实际,设立总部行业小区可防止实体经济流失。同时,前海管理局还在答复中表示,建议中所提到的总部行业小区选址问题,前海管理局建议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统筹,依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之规定,结合全市发展规划及实际,在市内选取总部行业集聚、适宜总部企业发展的区域,建设总部行业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