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州大数据局牵头,来自多个部门的成员组成了交通、环保、旅游等16个专班,进驻云栖小镇。政府工作人员与技术研发人员坐在一起,联合办公。张辉认为,政府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许多变革需要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打通不同领域的数据。各个部门都需要有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心态才能做好。” 到2019年底,杭州城市大脑已更新到3.0版本,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城市大脑也发挥了出色作用。全国推行的健康码,正是依托城市大脑的能力支撑,才能率先在杭州推出。复工复产期间,杭州又在18小时内上线了“杭州市企业严格防控有序复工数字平台”,具备企业复工申报、员工返工检查、防疫措施引导等功能。 “城市大脑的应用会是一条非常长的路。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越会看到新的东西,不断有惊喜,更会有挑战。前进的过程中,各方都在不停成长,共同的一点是大家对这条路的方向很有信心,就是通过技术提升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曾震宇说。 因城因地制宜,他们到政府热线当接诉员,了解市民最关心的事 有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智慧城市的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城市大脑也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2018年,阿里云智能高级架构师姚臻从广州来到海口,搭建了一个新的小团队,雄心勃勃地准备让城市大脑在海南岛上落地生根。 因为有杭州的成功经验在前,海口市政府对海口城市大脑的期待很高。不同于杭州从交通领域试点,海口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城市大脑标杆”。这意味着,在很多领域,姚臻的团队要自己摸索。 “我们前期花了4个月时间,做了大量调研。城市大脑不仅要满足当下城市的需求,更要和城市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同市长、副市长进行了多次访谈,研究海口市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要到各个委办研究各领域的需求。” 除了了解政府对城市的规划设计,还要知道城市生活中的痛点。“对城市建设来说,老百姓满意才是真的满意。”如何快速掌握老百姓最关注哪些问题?姚臻想到一个巧办法:让团队成员到12345政府热线去当接诉员。美舍河河道污染、路面违章停车、政务窗口办事难等最直接的问题,“在热线办公室坐上半天就全知道了,这是最一手的资料。” 城市的需求明晰了,着手去做仍有新的难点。海口的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系统建设小而散,数据量不足。比如很多医院没有形成电子病历,路面上智能摄像头和信号灯少,游客流量靠传统方式预估……城市信息化的缺口需要一步步改善。“像医疗领域,线上挂号、缴费,在很多大城市早就实现了。但我们过来的时候,海口还没实现。政务服务也做不到一网通办,市政服务有31个专窗,市民办理业务可能需要在不同窗口之间来回跑。”姚臻回忆说。 从这些最能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领域入手,海口的城市大脑一步步完善起来。一年多以后,在2019年12月,海口城市大脑一期项目交付。平台接入了6个国家部委的16个共享数据接口,29个省级单位、40个市级单位上云,12家社会企业也上了云,形成超过上千亿条的数据资源池,支撑着交通、政务、医疗、文旅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场景。 姚臻介绍说:“现在我们依托海口本地的生活服务APP‘椰城市民云’,打通了市内所有二甲以上医院的在线挂号、缴费等业务。改建了19个‘一窗办理’的政府服务窗口。在交通方面,在海甸岛尝试了智能交通AI信号灯,实时感知每个路口的行车数量、车速、排队情况,然后根据拥堵程度自动设置红绿灯的放行和等待时长,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调控红绿灯,进而提升通行效率,节省警力。” 今年5月,IDC评选的2020年度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海口城市大脑获得了“最佳智慧城市项目”,这对姚臻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肯定。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数字海南”按下加速键,这更让姚臻充满期待。 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充满苦辣酸甜,但从海口城市大脑的成功来看,姚臻觉得,从头完善一个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甚至实现超车。“二三线城市发展城市大脑有很大的潜力。用技术帮助城市资源更好地做规划和分配资源,仍有巨大的可想象空间。” 链接 2017年11月, 城市大脑被列为首批四大新一代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将成为接下来10年机器智能最重要的研究平台。在同年的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又入选为该年度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截至2019年,全球有20多个城市引入城市大脑。目前,城市大脑合作的城市包括:杭州、海口、北京、上海、重庆、天津、郑州、苏州、雄安、衢州、澳门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等等。 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曾说,“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如今,这正在变为现实。 |